所谓自立,就是把握自己的节奏

——所谓自立,就是把握自己的节奏

1

前阵子,一个在北京奋斗多年的朋友付了首付,

同时也背上了十五年的贷款。

最近,同他微信语音,

他向我大吐苦水说:

早些年房子便宜的时候,就想要在北京买房,

和家里也说了,

就是我妈不太愿意。

然后有年冬天,

房子看好了,就差签字付款,

老家那边来了电话。

我妈在那边哭死苦活,

说我要是买了这房子,以后就别回家,

我爸也说一平太贵太贵,等降降再买。

后来凭我怎么讲,怎么说,

老两口死活不同意。

我想着,那就等降降再买吧,

可后来你看,房价蹭蹭往上涨,

想买,也买也买不起了。

据他说,要是那时候买,

五年,就能把贷款还完。

现在不仅把这些年赚的钱搭进去了,

还要再还十几年的贷。

2

这让我想起了同事给我讲的另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闺蜜,大方漂亮,

和男朋友筹划着要结婚。

可婚礼那一天,同事并没有请假。

我怕好奇就问了句,然后她和我说:分了。

原来他闺蜜男朋友是个销售,

两个人感情还不错,

但也不知道谁跟这姑娘说,

这年纪还往外跑的销售,

以后绝对没出息。

这姑娘也觉得男朋友陪他时间的确是少,

然后就找各种理由推脱婚期。

可男方那边都打点好了,

定的日子怎么能能说改就改。

导致两家矛盾越来越大,

最后吵了一架,就分手了。

而戏剧的是,事情也就过去一个多月。

那个男人就升为区域销售经理,

负责管理整个销售团队,待遇高了一大截,

也不用再往外跑了。

其实,我们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想法左右。

只不过很多人会忽略的是: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

其实花费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时间。

那些真正自立的人,

不是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

而是他们能够做到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在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能毅然处之。

3

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王德顺老爷子了。

农民出身的他,

当过售票员,进过工厂。

成为话剧演员后,

在44岁开始学习英语,

49岁学习哑剧,

50岁开始健身,

79岁时,还在国国际时装周走秀。

这并不是一味鼓吹世上无难事,

只是想说:

当我们决定做某件事情时,

是否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

其实有过三次创业经历。

初次创业时,他选择的是翻译社,

就是专门给外贸公司做翻译的机构。

第一个月,业务收入700块,

但付出的是2400块的房租。

后来就有同事劝他不要瞎折腾,

做一名老师不好么?

就连合伙人也怕撑不住,

马云没那么想,但为了维持运转,

他不得不去推销一些内衣、礼品和医药这样的小商品,

这一干,就是三年。

直到1995年,翻译社才开始盈利。

而这个翻译社,

就是现在杭州最大的博海翻译社。

人生如逆旅,不分贫富贵贱。

要做的,就是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

5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一个小片段:

安迪为了申请监狱图书馆的经费,

开始给州政府写申请信。

第一年,杳无音讯,

第二年,杳无音讯,

直到写了六年,终于收到200美元和一些旧书。

但他并未满足,

认为州政府有权提供更多的服务,

后来,他每周写一封申请信改为了每周两封。

由此可见,

安迪的越狱,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特别喜欢一句话:

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

已经开始了的事情也决不放弃。

放在这里,算是最合适的了。

6

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恰如村上村树说过:

“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不情绪化,

不偷偷想念,

不回头看,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是所有的鱼。

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