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阿姨的房子,位于前门东路旁边的胡同里,深深的巷子,七拐八拐的各户人家院落,勾勒着老北京的原汁原味的胡同生活。
从事短租,纯粹是个偶然。穆阿姨的儿子大了准备娶妻,穆阿姨便把自家小楼装修一新,窗明几净的迎接新娘。谁知儿子和对象没成,装修好的房子就闲置了下来。穆阿姨饭做的好,人又热情,常到穆阿姨家蹭饭的几个儿子的伙伴,就建议穆阿姨把房子拿出来做短租。第一,小楼地理位置紧靠天安门、前门大栅栏等黄金景点,这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第二,短租比长租收益高,还不毁房子。就这样,在儿子的帮助下,穆阿姨的数间短租房,在木鸟短租的平台上正式上线了。
穆阿姨的房子地理位置好,虽然装修算不上豪华,但因为她的热情、体贴,周到服务,又做得一手好菜,在木鸟短租平台的房源评价里,穆阿姨的房子被极力推崇。越来越多的房客褒奖穆阿姨做的炸酱面,除了厨艺,房客们对穆阿姨的人品和服务也是称赞有加,暖人暖语的鼓励,让穆阿姨经营得更加用心努力。
说起穆阿姨的炸酱面,那还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大概2年前,穆阿姨接待来北京游玩的一家七口。一家人爬完长城,在长城脚下看见个面馆儿,写着“老北京正宗炸酱面”。本想着尝尝这老北京正宗炸酱面的味道,没成想口味令全家人大大失望。回到住处,家里女主人和穆阿姨念叨,“你们老北京的炸酱面可真是不好吃!” 穆阿姨是个老北京人,对北京的乡情甚浓,听到对方如此评价,穆阿姨心中有些不服气。“老北京的炸酱面,得老北京人做,还得是北京市里的人才做的出那个味儿。我给你们做一碗,你们尝尝什么叫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穆阿姨的厨艺名不虚传,一家七口竟是吃了十大碗面条,吃得是风卷残云,大快朵颐,男主人吃到第三碗面,仍旧津津有味。全家人对老北京炸酱面从此赞不绝口,这让穆阿姨心中升起了强烈的自豪和成就感。一传十,十传百,看过评论到穆阿姨家点名要品尝炸酱面的客人,从此络绎不绝。即使是擅长做面食的河南人,吃了穆阿姨的炸酱面,也是自愧弗如。
穆阿姨是地道的老北京,不仅有拿手好菜,同时具备老北京人的典型特征:话密、实在、心眼儿好。有客人来旅游,穿的少了,穆阿姨就拿出自己的新衣裳给客人穿;有客人不想跟着旅行团的线路游览,穆阿姨就给他们设计全家人最需要的游览线路。为此穆阿姨还专门在不忙的时候,和儿子到各大景点踩点,帮客人寻找最节省时间和体力的线路。比如她会告诉客人,游览清华大学,一定要出西门,这样坐公车2,3站地就到圆明园了,不绕远,比坐地铁方便;比如她会提醒客人,游览颐和园的万寿山,一般都会很累,之后可以到慈禧太后的戏园子听戏喝茶顺便休息;苏州街里有评弹,南方来的游客去皇家园林里听一听,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穆阿姨说,她从来没觉得她的客人只是她的房客,她把北京当地的饮食和旅游线路都研究得极透彻,分享给客人,像对待家人一般给予关爱。坐地铁要买票排队,穆阿姨给每位客人准备了公交一卡通,便宜又省事;有客人吃不惯外面的饭菜,穆阿姨就亲自下厨,给他们烹饪老北京的吃食。“我是老北京人,我深爱老北京,客人们既然来看北京,那就得把老北京人最真挚的一面拿出来,用咱最真诚的态度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穆阿姨如是说。
这几年做短租,穆阿姨收获了无数的赞许和肯定。一间房,传递着浓浓的人间真情。险些感冒而穿了穆阿姨的衣服的新疆小美,回到家后就给穆阿姨寄来了家乡的特产大杏仁和核桃;家住常熟的房客,第二次入住穆阿姨家时,从家乡拎来了一大箱大闸蟹。还有来自四川的豆豉酱,来自贵州的酸汤鱼,来自天南海北的牵挂和祝福……穆阿姨说,做短租,让人心里温暖,而木鸟短租的工作人员倒是觉得,是因为穆阿姨的心是暖的,她才会有这样多暖心的房客回馈爱给她,她才会有这样多暖心的故事,成就她在短租领域的一段佳话。
穆阿姨经营的早已不仅仅是短租,她早已变成房客融入四九城的一个接口。她用火热的心与情,温暖着每一个来到京城游览古城风貌的游子,她用细致入微的关怀和行动,给每一个游子归家一般的踏实感。一碗炸酱面,一张公交卡,一句慈母般的叮咛,穆阿姨在深巷中坚守的,是老北京人对老北京城的热爱与情怀。“咱老北京的吃食,还得咱老北京做。咱老北京的门面啊,得咱老北京人撑。”
一间短租房,一颗故土心。游客来又往,人间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