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作家一样去写作?一代宗师梁实秋:写作之火,永不熄灭(内容精选)

“一代宗师”梁实秋
大家好,我是优质写作侠,点击右上方“关注”,为你分享热门作家和优质写作的精彩故事。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他是20世纪的文学大师、著名的翻译家,也是华语散文界的一代宗师。

他是国内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也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

他曾用30年的时间,成功翻译的世界名著《莎士比亚全集》,一经出版,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1923年8月,在开往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轮船的甲板上,梁实秋认识了同时赴美留学的冰心。

梁实秋问:"您到美国修习什么?"
冰心回答:"文学。"
然后又反问:"您修习什么?"
梁实秋如实回答:"文学批评。"

这次际遇,却阴差阳错地缔结了二人一生超越恋爱之上的友情。

冰心曾说过: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我的朋友之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梁实秋的文字,如水墨山水,浓不至涩,淡不至空。一读花在野,再读花在侧。

梁实秋有一个偏爱的写作方法:

1.先想好题目。也就是整篇文章的主题。
2.理出一个大纲。思考围绕这个主题应该写些什么,需要分成几个段落来写。然后,围绕这个大纲再进行填充丰满,写作才不容易跑偏题。
3.每段要有一个主题句。每个段落再分别对本段的主题句进行解释或论证。

写文章这件事,从来没有不经过刻苦锤炼的天才。为此,梁实秋提出写作需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看题目不知如何落笔,苦思冥想,文思不畅。
第二阶段:文思泉涌,提笔洋洋洒洒,写作一泻千里。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样很是豪爽。
第三阶段:“作文知道割爱”。也就是要敢于对不合适的文字大刀阔斧地进行削删,使文章显得整洁清晰、简单有力。

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不是按字数来计算,而应以其内容是否需要为准。

文字是为内容服务的,一篇文章是写得长些还是要简短些,要根据内容的性质和表达的需求。

对于多余冗长的文字,要敢于舍弃,大胆删除,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一样可以让文章完整无暇。

梁实秋认为,写作就像走路。一开始没有路,要自己开辟路线,这时候当然走得很艰难。

随着开的道路越来越多,路边美景越来越秀丽,这就容易不再择路,被路边的鸟语花香迷住了眼睛。

最后又明白了需要选择路线,选择景观,“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时候,就已经斐然成家了。

梁实秋一生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2000多万字的宝贵文学遗产。谈到美食,色,香,味;写起文章,才,情,趣;翻译作品,信,达,雅。

梁实秋说,写作之火,永不熄灭,哪怕别人只能看到烟。

共勉。

(感谢你呀!你的留言、点赞、关注,都是对优质写作侠原创写作的最大支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