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热忱永在》
今年的秋老虎实在是厉害,才早上八九点就已使人汗如泉涌,等到了正午时分,室外简直无法容身……
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独自徘徊在县城车流如梭的街道上。既无心揣度自己走到了何处,更无心去羡慕街上的情侣们秀恩爱,只是头晕眼花、步伐摇晃的往前方走。
曾几何时之于我,似乎仅仅就在眼前。几年之前,那时候的我虽只是个高中生,但对于县城的感受,却与今日并无多少区别。
虽然我可以偶尔漫步在这里的大街小巷,但它似乎永远也不可能属于我。而我,充其量只是生命中许多地方的陪衬与过客,终究不会留下自己的烙印,更不能那怕稍稍地撼动这个世界。是的,人很渺小,而且脆弱的也不仅仅是生命,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心绪似乎也是从来就没有好过。看着楼房一排又一排走不到尽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的可笑与悲哀!为什么放着轻松不要,而去追求沉重。也许有一些人歌颂沉重,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自己绝非身处于沉重之中。所谓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也!
欲望永远也没有终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过往的饥饿年月相比,显然已经好了太多太多,但人们却总是在鼓励着自己去不断向前看,由此而受到某种无形力量的限制,甚至于控制,而使自己更加痛苦,以至于无法自拨。因此,现在与过去,在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可言。虽不用再担心饥饿,大多人的生存环境,依然是十分艰难的。因而,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困惑与痛苦,与过往年月的人相比,似乎反而是有增无减。总是不是在担心这个,就是在煎熬那个,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似乎永远处于困境,而又永远无法走出来。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对于青年人而言,过早的看穿这个世界,会导致平庸。我承认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知道了理想已不可能实现,现实根本无法轻易改变,人就会开始随波逐流,最终选择麻木而平庸的了结此生。这不能说是庸俗,但至少也是没有方得始终。
许多人避口不提初心,并不是他已经淡忘了曾经梦想过的一切,而是他觉得,说了也并没有什么意义。是的,这个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底层之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努力去考大学。然而,一些人的家庭和成长环境使之不能够去专心致志。同时,又有一些人,因为出身问题,需要过早的去承担生活的压力,不免半途而废。最后剩下的这些人,面临着空前的竞争,与不占优势的教育资源,其结局也只会是举步唯艰,终究走不了多远——这一切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而社会环境又是由人来决定的,于是,底层社会的人便只剩下了悲哀。这很现实!有些人打出生就在城市,不用奋斗也是城里人;有些人出生在农村,便注定只会是城市的客人,纵然奋斗半生,也只是能够勉强混迹其间。这么两相对比之下,你便能够深切地理解,现实的差距与残酷……
我常常在自问,自己应该是上述三种之中那一种情况,答案却总是不能统一。首先,我应该不是那哲人所说的,认清了现实就甘于平庸的人。因为,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这个观点,终究不会教条的去钻牛角尖,而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和热忱。我认为,希望之于人,永远都存在,而前提是得有无限的热忱。
但若要我彻底看清楚我自己,我又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我唯一所清楚的是,县城仅管永远也不会属于我,但我绝不会为此而难过!
时光与年华,到如今并没有彻底老去。眼下的生活虽然已经是物是人非、面目全无,我所拥有的,也已经只有坚实的梦想而已,但我想也已经足够了。总有一天,我还可以负重再出发。
如此,唯愿热忱永在,生命之火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