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当我打开简书登录失败、注册、再登陆完成后,它已经从我身旁悄悄地溜走了。我一直是个封闭着自己想法的孩子,但有时候很想将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比如小时候想过:能不能做一个像树叶一样的东西可以将雨水隔在身体外面?至于那个下雨天我有没有带伞,我早已记不清了,但是当做创新实验时老师讲述表面张力与荷叶的时候,我感觉当初的那个想法是那么地亲切。
但刚才的那个想法真的已经不见了。高中时,我曾无数次的思索,为什么上了高中后成绩就变得那么差(当然,主要是指理化生三科),我什么我总是能找到答案,却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为什么到最后我总是一无所获。当然,现在,我明白了,我总是习惯陶醉于自己的世界里自我满足的探索者,孰不知别人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远了很多。终于在最后理综模考的时候总把自己难到睡着。
到了大学,我总是满怀希望的想要了解更多,对!是了解,而不是掌握!终于,每到考试的时候,我就陷入到了一种恐慌当中,就像老爸说的:“似是而非”——心中的东西总是一个模糊的事物,我仿佛知道,又仿佛不知道。最终,在大一的考试中,我以一种非常惶恐(总担心挂科)的心情得了几个678,即:60多,70多,80多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上的。
当然,这90分到最后就成了我追逐的目标。但是,之后,或许一直以来,我总是学不会或者说不知道把握重点。好像对我来说,我理解不了的东西都是重点。貌似,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只是上大学以前有老师指引方向,强力把舵,所以我才不至于‘走偏’太多;到了自由的大学,我就不知不觉地被自己那种自我满足给迷惑的不能自已,以至于,我,从来都不知道抓重点,或者说从来都不知道重点是什么,往往,我不是被自己的自我陶醉给迷得忘了前进就,就是在自我陶醉的路上被困难折磨地失去了前进地动力,睡着或干脆放弃努力转而颓废,反正没人逼我硬着头皮往前冲,而我似乎也没有那种耐力,所以,每每总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总之,尽管我从一开学似乎都在上自习,结果,到最后,成绩往往不如有些在最后关头奋力一个月的孩子,这都是后话。结果,从头到尾,似乎一直都在努力,但一直都是中不溜的样子。
当然,大四考研,我失利了,一区理科国家线285,我考了282。就到这里吧,写了一个快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