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一些退职、退休和落难的人说“一石米养仇人,一碗米养恩人”。为什么一石米养仇人?因为你跟得到这一石米的人并没有内心世界的真爱,只有功利世界的往来。为什么一碗米养恩人?因为你跟得到这一碗米的人是爱与被爱的交流,是内心世界的平行沟通,你的行为代表你的平等心已经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引起了他的共鸣和回响。
在我与人之间存在一个妨碍平等的东西,那就是物。种种嗜好,指的就是物欲,如果不把物看破,就不可能具有平等心。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都是人,都应当互尊互爱,因为我们的头上顶着同一片蓝天,我们的脚下踏着同一块大地,共同的命运把我们彼此连在一起。这是《弟子规》中的格言,讲的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平等常识。
种种嗜好,是人们产生高人一等或低人一等心理障碍的来源。因此,一个人要是自己与别人平等,既要把自己从物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不要为物所蔽,又要平等的看待别人,不要以物观人,重物轻人。
这东西是我的,那东西是你的,正是我的、你的这类烦恼把物炒贵了,把人炒贱了,炒得不平等之心沉渣泛起,世界一片迷茫。
人生百年,来去匆匆,任何物质财富都不可能带走。试问世界上哪样东西是你的?我的?哪样东西不是现在是我们的,百年之后还是我们的?不是你的,我的,是否就等于可以轻物,可以不承担责任呢?也不是。《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这些话虽然是教孩子的,但却已将大人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和我们的取与关系说得清晰透明。把我字轻轻放下,换成我们,泛爱众的平等心,就自然而然入主你的内部世界,所有期盼高人一等,害怕低人一等的烦恼便将不逐自去。施虐与被施虐,摧毁与被摧毁这一类闹剧,恶作剧也将因人类的平等、博爱而闭幕,那支和谐快乐的《四海一家》歌曲将响彻全球。
一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平等的事,当不平等的遭遇强加到自己头上时,仍当以平等心处之。只有平等心才能消除不平等,只有爱才能止恨,只有和才能释仇。这不是哲理,而是经验。
我们应当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而不应当生活在怨恨的世界里。我们感激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们的心态,我们感激欺骗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们的见识。我们感激遗弃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们的自立。我们感激诽谤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们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