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喜事:崔健首次演唱了《一无所有》,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
前者是一代青年的精神食粮 ,后者则让无数小学生手舞足蹈——初中教育都是“义务性”了,怎么还能搞统一考试选拔呢?
于是,小升初统一考试被逐步取消,六年级的夏日,只有青草、蓝天和星光。
然而,孩子们的快乐,却等于校方的苦脸。不考试,怎么选拔尖子生?为了让好学生“优势显著”,小升初选拔便披上了一层隐形的马甲——“坑班”。
“坑班”的运作逻辑是,将小升初毕业考,转化成加入坑班后的若干次大考,通过监控小学生长达几年的学习数据,在毕业前就将尖子生招入麾下。
在国家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大势下,“坑班”早期尽管也被官方批评,却一直保持运作,甚至传出过不少佳话。
996根本不算啥,007才是杭州小升初学生们的常态。
学习从0点到0点,一周7天不休息。铁打的身体,流水的试卷,上不完的培训班。
双休日?根本不存在的。忙着赶培训机构场子呢,奥数、英语、语文……这节课老师拖堂一会儿,下节课就赶不上了。
孩子和家长们不成仙,便成魔。今天社长罗列了一个关系一览表,让各位了解一下各机构和学校的不知名“关系”。
为起跑线即是终点线,初战已是决战。
好学校就是“妖孽”成群,一览众山小,手握最尖端的资源、最好的氛围。
头部学校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好初中的学生,将占据绝大多数好高中;而好高中将霸占绝大多数名牌大学。
换言之,杭州的小升初,就已经提前预定了你将来大学的位置;教育的阶层固化,在小升初已经提前完成了。
我们当然不否认,逆袭的可能性。我们只是讲,概率上并不大。
看数据分析就一目了然,
前2所好高中,有80%学生是从5所民办录取的;
前4所好高中,有71%学生是从5所民办录取的。
五所一流民办合计参加中考人数2363人,约占全市参加中考人数16%。
前二所共录取534人,五所民办合计被录取427人,占比80%。
前四所共录取1077人,五所民办合计被录取726人,占比71%。
前八所共计录取2515人,五所民办合计录取1310人,占比52%。
十五所共录取3585人,五所民办录取1515人,占比42%。
备注:
前二所指:杭二中、学军西溪。
前四所指:杭二中、学军西溪、杭高贡院、十四中凤起。
前八所指:杭二中、学军西溪、杭高贡院、十四中凤起、杭四中、浙大附中、长河、师大附中、萧高、余高、富高、学军紫金港,实际十二所高中。
十五所指:前面12所高中加杭高钱江、十四康桥、浙附丁兰。
所以各位家长准备好了吗,2020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了
社长依旧会在这里为大家奉上第一手资料和为升学前后的孩子做好学业规划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