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相貌由内心生发出来,内心的善恶美丑往往在相貌上体现出来。但是,心由何生呢?跟个人的经历,实践,工作、生活环境有没有联系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个猫头鹰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农民经常到深山去抓猫头鹰,抓到后就在集市上卖。后来,抓的猫头鹰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他就什么工作也不做,专门以此营生。但是,几年过去了,人们发现他的相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的眼睛变得又圆又大,鼻子尖尖的,活像一只猫头鹰。大概是经常抓猫头鹰,心理想着猫头鹰,一举一动都在猫头鹰身上,所以他的相貌就变化了,如同猫头鹰一样。
前几年,我一个亲属在市中心医院住院,我去看望他,给他买了礼物,慰问他。走出病房后,来到院中,在快要出门处,看到东边墙上一排排的照片。我上前一看,原来是优秀医生的照片和介绍。我仔细端详这些照片,发现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脸上带着忧愁之意和痛苦之情。如果不看介绍,猛然一看,还以为是一群病人的照片呢。也许是他们接触了太多的病人,看到了无数病人的痛苦,不知不觉,也变成了病人的模样。
我见过好几个屠户。他们相貌凶恶,五短身材,肥头大耳,脸上横肉一块块的堆着,就像是肉柜上卖的一块块的猪肉一样。我亲眼看到一个屠户杀猪的过程,他把猪赶到一个池子里,两根电线通电。他把电闸一推,猪惨叫一声就倒下了。然后,他就熟练地剥皮开膛,就像在搞一个工艺品,没有丝毫的怜悯和柔情。也许经常跟猪打交道,对猪的形态习以为常的缘故,再加上经常吃猪肉,所以脸上就有了猪的形态。
猫头鹰人,医生,屠户,他们的相貌无一不与他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相联系。或者说,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影响了他们的相貌。接触了野性,脸上就有野性。接触了愁苦,脸上就有愁苦。接触了屠杀,脸上就有屠杀。相由心生,心由境生。我们想要相貌变得和善、儒雅、快乐、美丽,就要多接触美丽优雅的东西,多接触和谐柔美的东西,多接触快乐美好的东西,就要少些野性,少些愁苦,少些杀戮。但愿我们的相貌都越来越美,而不是越来越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