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整理家中的照片,打算按照家里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对照片重新归纳。比如我自己,就分别找到幼时的我,少时的我,现在的我,逐一整理放置在相册和电脑中。当拿起我幼时的照片,再捡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的照片,才果然体会到时间从指缝中滑落的感觉。
时间很淡定,它在那里,你选择忽视或者关注,它依然依着自己的节奏;时间也很无情,人一出生,特定的时间就会伴随着Ta,滴答滴答,催人老。
胡乱说了一通,还是言归正传。
『一周一书』已经践行五周,未来还会和每个人并肩继续走下去,同时也在考虑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来给每个人创造一个读书氛围和空间。本文依然会挑选出10本好书和短评,供大家参考。书和短评都来自用心阅读的小伙伴,感谢。以下是正文:
『排序不分先后』
第一本书:
《不一样的生活》/ 扫舍
短评(熊熊/likewater):
作者生于成都,儿时也是在家乡度过的。书中有部分关于成都的记忆~~四月下旬,我正好“匆匆见过成都”,看书的时候于是又一遍的回忆了成都,那个我钟意的城市,虽然在四月只是对它匆匆一瞥,但它已经深深的住进我的心里~~因为它和家乡给我的记忆一样,亦远亦近……
“成都于我,更多是童年与少年的回忆,那些回忆隔着时光和距离,总是快乐和美好的。也许我比较傻,总觉得我的童年比我孩子的童年有更多的乐趣,尽管那时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踢毽子、跳橡皮筋、跳绳、抓骨头子,男孩子们玩弹弓、滚铁环、拍纸烟盒,总之,用现在的话说都很户外,很运动,绝不会有电脑儿童和游戏儿童的痴肥。”这也是我的童年……
近期深圳多为阴雨天气~~今天白天近乎整整一天都是电闪雷鸣,暴雨不断!这样的天气是不适宜外出的,呆在家里~~焚香、泡茶、音乐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才是真正的惬意……
不一样的生活,什么才是不一样的生活?如果能将简单平凡的日子过出自己的味道,想来那也是不一样的生活吧……
(likewater)不一样的生活,我猜首先得有趣,其次要符合人的真正需求,第三是未来会带来美好回忆。
第二本书: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
短评(Blake):
在读这样一本书时,其实我是抱有一种目的的,希望自己能够重新拾起锻炼身体的欲望,重拾昔日跑步的热情。无论是你喜欢写作,还是跑步,或者是你想要坚持某件事情,这样一本书都值得一读。于我而言,这本书有极强的代入感,我跑过两次半程的马拉松,村上先生说的关于跑步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能达成共识。他跑步至今大概有30多年了,他希望自己被称为职业作家兼跑者,其实某些时候看来,这两种事物都已经融入到血液甚至是骨髓之中,与意志力已无关。有没有那么一件事情你是希望能够伴随自己一生的,也许还没有找到,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多的尝试。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剖析,写作和跑步一直陪伴着村上先生,人没有无穷无尽的才华,跑步有可能是一种隐喻,是一种将要趁势勃发的积淀,这种坚持,大概也是村上先生能够不断有作品问世的原因。谈谈跑步吧,我之所以会有一些相同的感觉,原有就在于我有一段时间也不间断地跑,跑步会让我变得有力量、自信和快乐。时隔一段时间,再次回到跑道上时,就会感觉到,这是我的场,我的地盘,就油然而生的感触,会悄悄对亲爱的跑道说一声,“我回来了”~之前的目标是要参加六次马拉松,现在考虑要不要加场,这真的是我体会自己还“活着”的一种方式。
第三本书: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短评(陌上花开/宁宁):
昨天朋友推荐来这个公众号的,新人一枚。最近在看《追风筝的人》,因为我看书比较慢,所以我的计划是一月一本书。
看到了阿米尔前往巴基斯坦看望病情严重的拉辛汉叔叔,他们聊着在过去分开的十几年发生的事情。家乡喀布尔早已因为战争物是人非。看到阿富汗的历史战争情况,我想到了中国也经历过类似的战争年代。先是抗日战争,再是国共两党内战。不过我们比较幸运,很早就迎来了和平年代。很同情阿富汗的人民,战争毁坏了他们美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
今天读完了第四章,主要有两点感触,一是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能和父亲多亲近,所以作为父亲,不要总是追求所谓的“威严”而放弃和孩子亲近的机会;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文章中的主人公正是得到了父亲朋友的鼓励,才对自己的文章有了信心
第四本书: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短评(豆叔):
很薄的一本书,翻开书的时候,看到封面内侧的一句“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写一本一般人也能够阅读的书”,看完之后,不得不说,原研哉真的让他的初衷成为了现实,我作为一个对设计完全没有概念的人,也对“设计”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同时也被书中各种人性化的设计展示惊艳到、感动到了。
总结如下:
一、设计不仅仅是发现和创造新事物,还有对已知事物的重新审视和Redesign,也可以说是将日常生活陌生化。书中给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来阐述这个主题,比如方形卷筒的纸巾、用树枝做火柴棍的火柴、橙子和提线木偶造型的茶包等……看到这些设计品的照片的时候,有种突然就明白了作者所说的设计给人带来的感动是什么了的感觉。
二、设计是能够被“感觉”到的。书中有观点大概是说人的每一部分都有记忆的功能,比如当我们闻到熟悉的气味、听到久违的声音、触摸到奇特的感觉的时候,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唤起我们某些特定的记忆,而设计,在我看来,就是那个能够唤起我们记忆的媒介。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例子是说,日本有一家妇产科医院为了让产妇能够有更加放松的心情,于是采用了布艺来制作医院的标识,同时又通过“布制品容易被弄脏,但医院注重消毒、勤换洗”的概念让孕妇和家属们感知到这间医院严谨的态度。在我看来,设计在此时已经不单单只是设计,而更是一种人性的关怀。
三、古典美、自然美、生活美,皆为设计美之源泉。翻到作者为无印良品设计的在玻利维亚拍摄的那张海报的那一瞬间,身上一阵战栗,说不出的震撼和感动,玻利维亚的地平线、人与自然、天与地,融合为一,作者在展示这幅作品的同时,精准而又细腻地向我们传达了“无印良品”这个品牌的经营理念。
总的来说,虽然在看完这本书后,依旧还是说不清楚“设计”究竟是什么,但对“设计”的意义却有了一定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我有幸在书中跟随者作者进行了一次美的散步,走过了日本的几座山、几座城,然后将满怀的感动默默折叠在心,留待日后回味。
第五本书: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短评(Alicephil):
《中国哲学史》关于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私人教学的老师,不仅仅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的儒家思想也就流传后代,影响着一代一代人,“正名”告诉我们做该做的事,“仁义”说明了做该做的,属于道德上的事,“忠恕”是推行的方法,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命”是我所最崇拜的价值观,做好我们能做到的,我们不能改变的都是命,在道德上做好就够了,结果之外的其他都是不重要的了,引申了“无所为而为”的观点,这样的一种价值观也是相当快乐的,不会再患得患失,因为一切不能做到的,都是命中的安排。
第六本书:
《批判性思维工具》/理查德·保罗 / [美] 琳达·埃尔德
短评(水泽玉兰/吉珂德):
Critical thinking-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your life.
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包括三个方面:分析思维方式阶段、评估思维方式阶段和提高思维方式阶段。
批判性思维三个维度:分析、评估、创造性。
书中有个观点印象深刻:我不会认同任何信念的内容,我只认同自己形成信念的过程。信念这种东西是会随着自己认识的增加而改变的,一旦我们用信念来定义自己,那么当这些信念或者信仰被质疑时,我们内心就会产生恐惧。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生活质量,毕竟我们的生活中所有选择和生活方式都是思维运作的产物,只不过很多人不自知,所以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坚持读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机。
第七本书:
《围城》/钱锺书
短评(wx_bOE8e88c):
第八本书: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奧罕.帕慕克
短评(ceci羊小跳)
想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自助旅行要去土耳其,去旅行之前读一些书应该是了解一个地方的一种捷径吧。4月底去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卡帕多奇亚、费特希耶、伊兹密尔、以弗所,我爱这个国家。
其实去之前就开始读了,路上也断断续续看了一些,回来这几天快要读完了,发个帖算是总结一下。
书里说土耳其的民族性是一种【呼愁】,这种民族性已经植根在土耳其人民的血液里,曾经的拜占庭帝国无比辉煌,一朝衰落如今再难崛起,欧洲与亚洲隔着博斯普鲁斯海峡遥遥相望,一切过往如今都只是人声喧嚣。每天早上五点,全城响起此起彼伏的祷告声,海边的鸟被惊起四处飞散,是苍凉又震慑心魄的美。
今天读的一章《通过博斯普鲁斯的的船只》:”父母和伯父一连串的生意失败,父母的争执,这些事情都训练着我,使我直到尽管世界提供一切美好,尽管快乐的机会无限,然而生命却也充满各种各样突如其来、意想不到、快速燃烧的灾难。“
“这种恐惧也吞噬着城市里的许多人,他们眼见中东的财富溢出他们的城市,目睹从奥斯曼人败给苏联和西方以来日渐衰落,城市陷入贫困、忧伤和败落——伊斯坦布尔人成为向内看的民族主义的人民,因此我们怀疑任何新的东西,尤其任何带洋气的东西。过去一百五十年来,我们胆怯地期盼灾难带给我们新的失败与废墟,想办法摆脱恐惧与忧伤依然是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发呆凝视博斯普鲁斯海峡,也像是一种责任。”
第九本书: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盖瑞·祖卡夫
短评(zero)
正在看第一章,对于设计科学的书我真的爱不释手。这句话值得理解“不要把他们跳哪种舞和他们跳舞这一件事混为一谈——这是物理师傅吩咐的。”技师是受过高度训练的人,他的职业是应用已知的技术和原理,他处理的是已知的事物。科学家则是追寻自然界真实性质的人,他处理的是未知的事物。第一章。仅仅一张我就彻底爱上了这本书!然后我默默的给它包上了书皮....自制的.!
今天在看第二张,这么一个思考方式很6。-----------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尽可能客观地观察“外面”。客观地观察,意思是说,观察者毫无成见地观察他所观察的事物。
(再来一个转折!)可是三百年来我们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要是带着这种态度,他当然就是有成见了。他的成见就是“要客观”。“要客观”就是“不要有既定的看法”。但是没有看法是不可能的。看法是一种观点。我们可以没有观点的观点就是一种观点。!第二章有好多...我会不会要看两天..
第十本书:
《断舍离》/山下英子
短评(Alicephil):
《断舍离》无法丢弃的理由—
“物质过渡泛滥的社会”,在这个消费社会里,商家利用各种折扣,来满足人们捡便宜的心理,陷入折扣的陷阱,只知道多比少好,而不去想自己究竟需不需要他。作者把我们的生活比作在河水中靠近岸边的水池里生活的小鱼,入口是“断”的闸门,出口是“舍”的闸门,而出口的闸门,必须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开启,如果说我们不能察觉,是因为藏在清澈的水下面的淤泥越积越多,而我们只在最上层清澈的水里呆着了。
三种仍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总之我就是不想呆在家里,执着过去型—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时光,担忧未来型—没有了就会很不安。
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只要稍微借助泻药的力量,人都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收拾工作的”,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习惯。对于食物,你可以判断是否腐烂选择丢掉它,而衣服却无法腐烂,但实际上,他已经腐烂了。断舍离认为,只要能除掉那些破烂儿、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破烂分成三类:不用的东西,还在用的东西,充满怀念的东西。
“当杂物占据了空间”,我们要将时间轴锁定在现在,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比如专门为客人准备的茶具,一年也只能用一两次,同时收拾好一件东西,就等于遵守了与自己的约定,这件事就成了换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资金。接下来,就是要由减法变成加法,不值得信任的自己是“今天也没做到”,转向,“我今天做到了”,这样,能增加自我肯定,也可以在收拾物品上增加信用资金,不会无谓的否定自己,回到物品上,它们因被忽视和否定,带来了极大的怨念,使自己处于“不被临幸”的衣服所散发出的能量当中,倍受干扰,甚至使自己麻痹于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环境。我们也很有必要,去改造环境,以“住育”为目标,让家成为放松的地方,从而极力消除反差,打造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为了提高动机,可以在一开始时,专注于一点,把它搞完美,选择场所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重视健康安全时可以从关乎生存的场所开始,重视运气,可以从玄关开始,希望作用于心理深层,可以从看不见的场所做起。扔东西可以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这时阻止你扔东西的障碍也没那么大了,慢慢的断舍离的速度也会上来。但经常有好些别人送给你的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又舍不得扔,打算处理时,对方的脸有会浮现在眼前,而很多时候,送别人的东西自己早就忘的一干二净了,毕竟东西已不在你手里,所以还是赶紧扔了吧,在扔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把东西送给别人时也同样要说“请收下”,不能说“给你”,不要让物品对别人造成烦恼。对物品分类时,用三分法,从大分类到小的细致的分类。“七、五、一原则”,就是通过限制物品数量,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同时提高自己的品味。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只需一个动作原则,一般动作就是打开,取出,这是就略显麻烦了,我们可以去掉打开的动作,例如去掉盖子等;自立自由自在法则,就是将一些衣服卷起来立起来放,免得从深层抽取,这样便于选择,便于摆放,不会塌不会散。
后记: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怎么认准一件事并持续不断的做下去,通过不断地改善方法,工具去更加高效的完成这件事。我们读书是这样,一周一书活动也是这样。
『一周一书』阅读计划需要规则,但是规则是为大家服务的,以激励为主要目的,而非惩罚。每日公示大家的打卡进度、每月做一次全面的统计、每天抽5到10分钟打卡或者在社区和他人讨论都是一种外在的正向激励。
但是,任何事最终都绕不过你自己。大家一起加油吧。
阅读圈:聚焦读书会|一周一书|职场人士|大学生
推荐好书
聚合美文
微信:yueduquan投稿:ze1220@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一周一书】阅读计划及社区互动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