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其实我是比较心虚的,因为毕竟作为一个通往财务自由的万里长征还没迈开第一步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呢?
世人眼中的财务自由到底是什么?我先去知乎搜了一下。答案是这么说的:
财务自由是指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
通俗来讲,就是不用为了生活的账单,让自己的自由为之买单。
那么渴求财务自由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渴求人身的自由,时间的自由,更确切得说,是选择的自由。
说得比较浪漫一点,就是不用因为眼前的苟且,而放弃心中的诗和远方。
追求财务自由,其实自古有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开篇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春秋时期的范蠡,苦心经营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又因为经商有道实现了财务自由,最后选择了激流勇退,远离朝政,美人在怀,泛舟太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政界、商界、情感界都收获满满的人生赢家。
还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艺术圈的顶流,在入圈儿时,为了生计大都先选择画当时最时兴的宗教画。然而在实现了财务自由后,他们对甲方的要求置若罔闻,转为主攻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从而留下了诸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样的传世佳作。据说有的画家因为不缺钱,牛到不但在甲方下订单后一再拖单,延迟交货,甚至拒绝改稿。
都说世事如炉,人似柴薪。如果有人燃尽自己的一生都没有实现财务自由,那又会怎么样呢?
李碧华在她的《胭脂扣》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香港的豪门阔少十二少,曾经与石塘咀名妓如花爱得惊天动地,甚至为了如花与家族断绝关系,放弃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本以为自此岁月静好,但因十二少没有挣钱养家的能力,与如花在品尝了一段时间的浓情蜜意后,又陷入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鸡零狗碎。
两人痛苦交加,感情既不为世人所容,生活又难以为继,只能选择约好共同赴死,在地府团聚。然而世事难料,如花自杀后先一步魂归地府,十二少却被家人救活了。这一次他没有选择追随如花而去,而是选择了回归豪门,娶了自己不爱的女人。
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就这样败给了人性,确切得说是败给了现实,令人唏嘘。如果十二少拥有传说中的财务自由,结局是否有可能会不一样呢?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是啊,我们追求财务自由,不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吗?
所以,现如今,我们在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为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而热衷于欣赏凌晨三点的城市风光的打工人。也有很多人为了一份高薪工作,抛却老婆孩子热炕头,孤身在异地打拼。他们怀着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无阻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孑然一身在办公室熬过每一个加班的深夜。
但是这世上每一份礼物,其实早已标好了价格。你以为你追求的是财务自由,结果在追求的过程中,你却成了金钱的奴隶,工作的苦力,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透支着自己的心力,甚至还献出了本该给予家人的陪伴的意义。
这一切,其实早就被2000多年前的庄子看得透透的。在庄子高深莫测的哲思里,其中有几个关键词,那就是有待,无待,有己,无己。都是啥意思捏?
有所依靠,才能生活,其实自己就带了束缚,这就叫有待。
啥都不要稀罕,啥都不要依靠,顺应自然活着,才自由,这就叫无待。
在意美丑对错,对自己要求过高,活得累,这就叫有己。
其实万物都没区别,有啥可追求的,忘掉自己,这就叫无己。
按照这个公式套成今人追求财务自由的心态,那就更好理解了,其实就是:
如果非要认为只有能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才叫生活,那就是给自己的生命拷上了枷锁,那就是有待。反之就是无待。
如果过度追求财务自由,对自己要求过高,活得累,这就叫有己。
如果把工作也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生活也作为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而不是把两者视为二元对立,选择非此即彼,价值排序先后有序,不用非要等到完成工作后,才去想着享受生活,这就是无己。
所以,当我们在追求财务自由时,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有啥可追求的?如果万一我们一辈子都无法追求到它,那不是追了一辈子,追了个寂寞吗?
最后,以自己曾经看过的一首诗结尾吧。诗的大意说的是,我曾经以为,只有完成了工作,解决了难题,经历了痛苦,我才能赴一场更好的生活之约。但是过了许多年,我却发现,那些我完成的工作,解决的难题,承受的痛苦,本身就是生活。
写在最后
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和我的文品,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交流成长,欢迎关注我简信“学习”,我会在微信里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