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生活

刚刚结束一趟短途旅行。从广州到东莞。珠三角的交通线非常发达,广、深、莞三个城市之间,动车一小时内可相互穿梭抵达其中任何一个城市。


回程下起大雨,进站前淋湿外套和裤子,看着车窗外的雨雾和车窗上一股一股流淌而下的雨水,心里有数:感受和忍耐此时此刻,湿透的鞋子、裤子,在列车的空调中冰凉的脚和微微发冷的裸露在短袖外的胳膊,以及分离的失落,和独自奔赴前程的孤独。


此趟出行,是去朋友的姐姐家做客。姐夫很好客,飨宴丰盛。家里带来的土鸡,给我盛了一大碗鸡肉,盛情之下,吃不下了也还是坚持多吃了几口。下午又跟朋友去咖啡店,她点了咖啡,我点了金桔柠檬茶,吃了蛋糕。晚上一起睡,她喜欢吹空调,我怕冷,虽然她已非常迁就我,温度调得很高,但白天的饮食积滞难消,导致脾胃不和,加上睡眠环境跟平时有所不同,以及睡前的闲谈很消耗精气,所以我辗转难眠。


早上六点半蹑手蹑脚地爬起来,大家都在睡觉,我在阳台练了会八段锦,客厅打坐20分钟,看了会书,独自下楼吃早餐,散步。朋友闲外面热,我们白天基本不出门。出门也是找有空调的室内空间坐着,我很珍惜早上在外面散步的时间。这个地方叫樟木头,东莞的一个小镇,旁边许多夜宵大排档、快餐店,还有小型连锁超市和小型菜市场。早上的菜市场附近的路边,很多本地的老人摆着小摊,卖一些看起来像是自己种的很新鲜的蔬菜。比如很小很嫩的菠菜,看起来就很好吃。甚至还有杀好的整鸡整鸭,生活气息之浓厚相比广州有过之而无不及。何谓生活?一日三餐。一个城市如果格外重视吃,给人的感觉就格外重视生活。每天研究吃什么,怎么吃,愿意花时间去菜市场慢慢逛,知道哪家的菜最新鲜,哪家的货菜便宜,哪家的菜更好吃。愿意放下身段挑三拣四、讨价还价,这就叫生活。


当今时代,很多人好像都觉得生活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他们对生活的想象是诗意的、浪漫的、文艺的、理想主义的。好像只有跋涉千里来到陌生的城市,以局外人的身份,动用大量金钱来交换品尝别人包裹好糖衣的生活,才叫生活。似乎只有不停地在各种景点穿梭打卡,去各种网红餐厅吃所谓的“漂亮饭”,天天围着篝火跳舞,去海边看日出日落,这才叫生活。哪怕行走在路上,看着当地人辛勤地忙于活计,也是一幅美好的风景,因为自己只是路过,不用参与其中,无需过眼其中的鸡毛蒜皮。可这是真正的生活呢?我们是否理想化和美化了生活?


余秀华说,“生活好的一面是给人看的,而另一面是要爱的”。我们好像把它一分为二,只有好的一面才叫生活,而另一面,我们鄙夷地称之为苟且。然后好的一面往往只是精致的点缀,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转瞬即逝。而时常伴随我们的,是被我们憎恶的想去逃避的苟且。那些说自己热爱生活的人,要问问,我们热爱的到底是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还是自己心中的虚妄和执念。


也许把对象换成人,更容易理解。假如有人跟我们说,他只喜欢他对象的优点,憎恶她的所有缺点,我们一定不会觉得他是真的爱她。爱是恩慈,爱是怜悯。“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当我们看到对方的缺点或他人生历史中的阴影,不是憎恶不是鄙夷不是想要逃避,而是怀着无限的深深的怜悯和心疼,心疼他作为人的有限,心疼生活给他的磨砺,心疼他身上的斑斑锈迹,这才能称之为爱吧。但是这样的爱,的确难得,但我相信是存在的,至少我可以试着从我这里点亮。

生活亦然。对待生活,要像对待一个逆子,或一个有缺陷的爱人,对待它没有那么可人的一面,要带着无奈去爱,要带着怜悯去爱,虽然看清生活的真相,但我依然愿意爱你,享受你给予的美好,承担你给予的苦难。


好像理解和接受了自己,就理解和接受了一切。列车上的我其实内心充满了悲凉和孤独,回到空无一人的广州的家里,我对自己说,没关系,有我在,我会陪着你。不是躺在沙发上,想要以漫无目的地刷手机驱散孤独,不是打开游戏和短视频软件,强行让自己情绪高涨和快乐起来。而是虽然没有力气刷洗干净泡脚桶好好泡脚,也强撑着用热水冲洗双脚,直到温暖起来。用洗脸巾擦洗干净脸,脱掉外面的衣服,躺到床上,在肚子上盖上加热垫,耐心地慢慢入睡。就像爱喜悦一样爱痛苦,爱丰盛一样爱孤独,不逃避不抗拒,默然承受,与它同在。直到像雨水冲刷车窗一样,雨过天晴,得到一个更明净的车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