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你有问过父母,为什么生你,又为什么养你吗?

一直不敢直面这个问题,因为太扎心,害怕那一句,“为了要你弟弟”。

带着不甘,我去问了更多的人。得到了更加五花八门的答案。

原来人可以因为这样奇葩的理由来到世上。

“我是父母为了履行父母之言,那个年代,到了岁数不结婚生子就会让父母抬不起头来。”

“我妈说了,别人都生了,不生不合群啊,为了随大流。”

细问直下都会让自己怀疑人生,竟然因为这样轻易或者可笑的原因来到这个世界。

笑完上面的问题,再来思考一个扎心的问题。你觉得父母决定养你的目的是什么?

“听话、孝顺、养儿防老”等一系列的词语是不是一股脑的涌上心头?

的确我们父母那一代好像过的都很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生了孩子,稀里糊涂的养着孩子,从没有像我们那样去认真的思考,到底要把孩子抚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一直持续到遇到《与孩子合作》这本书才明白问题的答案。

《与孩子合作》作者是高志宏,徐志明,两人都是出生小城镇的学霸,他们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对孩子的教养看法与做法。他们倡导的思想是育儿先育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自我要求,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当谈到我们抚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的时候,片段里是这样写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片段告诉我们抚养孩子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社会化,而社会化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解读,第一适应文化传统,第二使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同样都要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了解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后,反观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似乎对之前的误解有所释怀。第一从适应文化传统上,父母对我的教育是足够能够适应那个年代的传统文化的,只是由于时代变化太快,他们没跟上时代的变化而已。

另外作为一个新生妈妈,我也在思考,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片段给了我很好的启示,那就是我希望能够帮助他适应整个传统文化,同时还有还能够帮助建立独立的人格。

之前我经常跟朋友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同性,你会反对还是同意?当时我还洋洋自得的告诉他,我一定会同意,因为我是个开明的父母,绝对尊重孩子的自由。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我的想法有所改观。如果传统文化是不能够接受同性恋,而且这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孩子不幸福,也许我应该引导她不过这样的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比如,在这之前我非常崇尚于蒙氏教育,但是现在看来,如果我孩子以后将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那我还要不要坚持己见的用美式的教育方式去引导他呢,对他以后的发展会不会有阻碍呢?他会不会因此不适应传统文化了?这些都需要考虑,然后慎重做出选择。

我们在现场讨论时,有个小伙伴说,作为是一个藏传佛教弟子,他之前只会让允许给孩子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不希望他能够过万圣节,圣诞节,可是读了这个片段,让他觉得这样强势的要求有可能会影响他以后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而且我也没有办法控制外界对她的影响。

另外,随着时间的发展,信息发展飞速,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变化,未来传统文化会变成怎样谁也不清楚。就像我们的父母,在80年代没有办法预料到21世纪打游戏也可以赚钱,能够实现自我。

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性,难道就没法达到目标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虽然不能非常有前瞻性的给孩子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但仍然可以最优化的实现目标。

一,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能够有前瞻性,无限靠近未来的标准。

二,应该去不断的思考自己给孩子所订立的规则是不是已经有不合时宜,我们当下使用的方法是不是还符合当下的引导?

三,我们要教会孩子批判性思维,让他能够适应不同的传统文化,让他能够自主的选择正确的,合适的,有合时宜的,价值观,和文化。

总之通过这个片段,希望每个人都能跟父母冰释前嫌,同时能够不断的要求自己,跟孩子一起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光阴似箭,眨眼,小宝满三个月大了。三个月来,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成长与收获,有欢喜,有担忧,更多的是让妈妈心疼。 清明...
    叶赖子阅读 302评论 3 7
  • 做女人,灵魂要“素”,容颜要“丽”。 ——王君老师 阳光正好,微风...
    Lu00蕙质兰心阅读 2,064评论 12 34
  • 今天吃早饭的时候,手机音乐的电台放了蔡健雅的《旧行李》这首歌。蔡健雅的歌我听过的都是很柔和但又不缺乏旋律感,很是舒...
    我是天秤座阅读 896评论 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