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断舍离
记得一年前自己着重学习了一些关于断舍离的知识,当时真是不知啥是断舍离。于是就读了相关的书籍,如《断舍离》《你体内的囤积欲——如何过上更快乐、更健康的整洁生活 》等。当时的认识是不过是整理物品罢了,自己也没太在意。
一年过去了,再一次读《断舍离》这本书,又有新的感觉,仿佛读到了自己的内心。日常生活中有好多事几乎跟物品相关,我们处理不好与物品的关系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其实断舍离最关键的作用不是让你一味地去做家务整理,而是通过整理物品处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来整理心情,了解自己,使自己生活的开心。
断舍离是啥?
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物品因为“我要用”而存在,所有留在家里的东西,都必须是“现在需要用的”;
流出30%的空间,人才会有收拾的欲望,物品才能完成新陈代谢,能量才能畅通无阻;
生活要留有余裕,人才能彻底释放自己的内部力量,才能神清气爽,轻松自在。
断(行动):断绝不需要的东西,用不着的东西一律不带回家;
舍(行动):不需要就放手。舍弃多余的东西,判断物品在“当下”是否有用,摒弃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想法。用不着不适合得东西就果断淘汰或送人。
离(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通过不断地“断”与“舍”,反复进行以“现在”和“自我”为轴线的思考训练,最终脱离包括物品和心灵在内的所有与当下无关的执念。
我对断舍离的体会
回顾自己的生活,很多年前其实自己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只是不知道还有断舍离这样的理念和专门从事断舍离的职业。10多年前我对物品和我的关系的认识,深受一位同学的影响,他平时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很少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平时的着装不怎么收拾,皮鞋从新买到不能再穿了都没见过他上过鞋油,作业本本角更是各种卷曲,书桌里的书各种乱放。当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断舍离这种理念,那时候只是佩服他这种生活随性,成绩又非常好,我把他当成了学习的榜样。现在看来自己除了没把人家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学会以外还染了不好的习惯——不定期整理物品。
记得是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放暑假回家发现家里的物品杂乱无章,于是就帮着父母整理物品,先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然后将剩余的物品分类整理,整理过后屋子变得整洁了,最主要的是家人再找物品比较方便了。现在看来自己凡事分类思考的方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萌芽的,所以从另一家角度来看行动很重要,没准儿什么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我早已熟悉了这种理念或方法,我们能够通过不断地断和舍的行动来达到离(内心平静)的状态。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你如果没有提前准备第二天的衣服,在第二天早上去衣柜找衣服时,假如你的衣服没有分类整理过,那么你就会在混乱的衣柜里寻找,结果可想而知,本来你是想好了在今天的特殊场合要穿啥套装,结果花了好长时间衣服没找到,时间还耽误了,还可能赶不上楼下的二路汽车,因此你会焦虑。
情景二:你记得将一个客户张经理的联系方式存入手机通讯录了,但当你需要查找时却怎么找不到。原因是在你的通讯录里有n个张经理的联系方式,你也不好挨个打电话问一遍。
情景三:有好多你以为关系还行的朋友,在某一天你发微信时,得到的回复是“对方需要验证”。
以上这几种情景你可能经历过,如果不改变自己也可能在未来会经历同样的情景。也就是说,断舍离的理念其实不光是适用于物品,其实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人脉等也同样适用。
最近我在整理自己通讯录就发现了700多个联系人中,平时联系的不到10%,但也不能把其他的90%都清理掉。那为什么不联系,就需要找出原因,我自己分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家都忙,每个人关注的主题不同大家的交集变小了;
二是大家都在刷朋友圈,关注的是宝宝,老虎等动态,思想交流层面的东西缺失了;
三是自己的通讯录缺乏整理,电话,工作邮箱,个人邮箱,微信,qq等通讯工具这些没有统一成一个整体的数据库。比如有时候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想与一个朋友沟通,你打电话对方已关机或不在服务区,你想发一个微信息过去,结果对方不在线,你把想法整理了一下想发个email给对方,结果发现微信通讯录里没记录对方的email,于是你就在微信群里找人,大家群里红包漫天飞,你就加入了。本来一个可以产生100万元价值的idea就这样飞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讯录也是自己的物品或工具,也需要定期的整理断舍,在云时代有各种通讯录同步工具,我们要做的是整理断舍,把通讯录进行云存储。
通过整理物品,通讯录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虽然是一些很微小的行动,但正是这些“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行动使我们的内心不断地趋于平静,最终达到“风动,帆动,心不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