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后,每当面对自身茫然无聊如机器一般的命运,我想我一定会回想起,第一次见识到AI力量的那个午后。
看了电影《异星觉醒》(Life),看完之后,感受到了导演对人类这种生物的智商甚至情感都怀有无比的轻蔑和嘲笑,特别是结尾那个哭笑不得的讽刺结局,狠狠嘲笑了人类所有的智力与同情,守护女性与儿童的价值观,我那时以为,它简直是为了反转而反转。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跑到豆瓣打了个两星。
但这两天听到Alpha go 两轮战胜柯洁的消息时,我仿佛又回想起去年3月,第一次屏幕看到韩国高手李世石对弈失败时那种悲壮的表情,那是绝望加上一点释然,是对自身对命运的彻底接受。
那一天,我还读到了一篇长文,说人工智能加速的奇点即将在不久后的某一年到来。(虽然后来证实这个年份怎么说的都有)。
所以今天,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幼稚和偏执冤枉了《异星觉醒》,就算他的表达简单粗暴,观点却至少可以给三星。刘慈欣在《三体》里早就表达了黑暗森林的观点,即使我并不喜欢,但并不能说这件事就一定不会发生。
人的价值观是被喂养的,甚至选择和信仰也是,它关乎基因,也关乎生存策略,是多代累积下来的结果。也许那些“相信”,只是我在接受了人类普适价值观之后的一厢情愿。但是未来的生存策略,一厢情愿可决定不了。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曾说媒介是人类的延伸,AI难道不是我们自身的延伸?只是我们都经历过被自己创造的角色,被情绪,被念头拽着跑的事情,那么AI可不可以?本就是“异形”的外星人,可不可以控制我们呢?我凭什么就这么大胆说“绝对不会”呢?
也许是我们太喜欢所谓的正确价值观,美式或者中式的英雄主义,就像期待着鸡汤爱情故事的结局,已经明知道是皆大欢喜的媚俗情节,却偏偏还这样期待,编辑若耍个叛逆弄出一部悲剧,绝对会难以按捺住想给他寄刀片的心情。
对,其实人家在电影里都说了,变异的超级八爪鱼Calvin并不恨我们人类,它只想活下去。那么这电影也不存在对人类的嘲弄。那只是一种预言式的客观事实。
回想一下,我在感情上确实更喜欢《降临》这种中性化和诗意的,强调共存之美的邂逅外星人的故事,而不是“死侍”被血淋淋的、八爪鱼状的生物给噎死的场面。(毕竟《降临》原著者骨子里有着亚洲人的思维基因,真是基因决定我爱谁啊。)
一位已经绝交了的朋友曾经引用《老子》说过的话跟我辩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时我就因为人家冷血还嫌弃人家三观不正,但理性想想,人家说的还真是这么回事,把别人当工具用的人其实更有利于未来的进化。放弃了道德就活得更加自由自在。阮籍等人早就实践过了,仿佛更接近“道”。我这个保守的儒家学说遵从者,不得不衷心佩服。
但是我没法改变我自己,也并不想,我喜欢古典规范的道德观,却生活在一个三观不断更替的世界。不在乎了嘛,反正不被人同化,也得被机器异化。末日早晚要来,不如痛快做自己。
其实人类的末日可能真的不远了。君不见社会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岗位,不过是给你个念想,给你个职位,给你个盼头,让你有动力看见明天早上的太阳,熬过一天又一天琐碎又无趣的工作内容,发工资的时候数数银行卡里可怜的数字,还得转回去一半交房租或是还房贷。过这种日子,还能忍住不天天喝鸡汤(不打游戏不看娱乐节目不看电视剧不上网)的,绝对都是人类未来进化的希望。(反正我做不到。)
不用再进化,也没有再进化下去的动力和路径,可能就是死亡的开始。我们的繁荣也是建立在其他物种的死亡之上的。这也算是因果报应吧——可能这是在未来唯一还能作用的道德法则。
《异星觉醒》的男主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我不想跟80亿个混蛋在一起。乍听上去自私至极,想想也没有错。要不是命大,我们这种傻白甜又爱装聪明,智商体力都不足还特别喜欢自相残杀的动物,可能早就被灭族了。
作为80后,我由衷羡慕我的上一辈70后,他们可能是最后一批智人——全然依靠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将自身能力打通到极限,创造自己生活的人。他们的宇宙是和谐而古典的。
到了我们这一代,一切只剩下随机和混沌。活成什么样,自己完全说了不算。和机器相伴共生,直到死亡。或许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尽办法与机器和平共处——直到外星人来临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