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是一个除了拉撒就不下床的日子,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就挺好的。但我其实很慌,我一天啥也没干,修了一天微软账户,锤了一天桌子,拿什么去写上千字的文章。哦,还画了三小时的图纸,你想听听或者看看我的图吗?算了,你肯定不想。
随便讲个故事吧,现编的。小明是一百二十九中的一名学生,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不叫小红,叫小彩。他俩小学毕业约定要一起考到一百二十九中,小明完成了约定,而小彩没有,她考到了三百六十六中。这不怪小彩吧,在一座有着五百所中学的城市,想考到同一所学校,太难了吧。况且当时的约定大家都只是开玩笑,只是为了激励自己能够考上一二九那么好的学校。小明最后出乎所有人预料的考上了一二九,小彩却没有,于是小明从此就恨上了小彩。是恨小彩不努力么?可三六六是比一二九更好的学校啊。是恨小彩太努力么?其实毕业前很多次考试小彩都比小明优秀啊,那时也没有如此啊。其实小明只是恨小彩没有遵守约定。
你有和别人做过约定么?相约一起考入哪个班,毕业一起考入哪所大学,放假一起去哪个地方玩,一起看某部电影,一起去哪座城市上班,太多太多了吧。可最后实现的,有多少呢?
实现了的约定一定会让你记忆深刻吧,那那些没有实现的约定你还记得么?我有很多诶,小学毕业时,大家都约定要互相记得一辈子,后来我们在大街上看见,都是绕着走。我初中时和同学一起约定去二中上高中,后来,我一个人去了。我曾经还和别人相约如果高考不理想就一起复读,分数出来后,我俩都不理想,我俩都没复读,有趣的是,还都埋怨对方没复读,不然自己就陪着一起复读了。好多好多类似的破事,我都能记一辈子。
是啊,相比那些实现了的约定,反而没有实现的更让人记得久一些。就好像我们总不会记住那些一到车站就有公交车的时刻,记忆深刻的都是到了车站半个小时都没一辆公交车。遗憾的痛总比满足的甜更让人深刻。约定更是这样,它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仪式感。任何事物加了仪式感都会变得更隆重,说直白点,我们嘴上的约定无法满足这种仪式感的隆重。毕竟约定这种事不像过年过节这种仪式历经千年的洗礼是必定发生的,约定只是某一时刻一时兴起做出的承诺,它未必是百分百会实现的。
仪式的背后,都有我们一些渴望被满足的需要和愿望。而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没有被满足那是无可避免的要产生失落感和愤怒的,那憎恨也就随之而来了。打个比方,过年的时候长辈要给晚辈红包对吧,如果哪次没有给,你会埋怨吗?那如果给了你十年,第十一年不给你了,你会埋怨吗?再如果其他十个小朋友都给了红包,就没给你,你会不埋怨吗?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我们约定了要一起吃饭,那就和平常的吃饭不一样。哪怕菜一样,厨师一样,饭店一样,天气一样,大家的一样,所有的一切都一样,约定了的饭局就是要比平常搭个伴的饭局要隆重。不遵守约定就相当于欺骗,这两件的事的本质是一样的,误让对方产生高兴的情绪。
还有一点,约定这个词伴随的另一个词应该是一起吧。我们总是约定要一起如何如何,要一起怎样怎样。约定一起看日升日落,对方却偷偷跑回家里睡觉,日升日落的美景也无法弥补失落。约定一起在家里睡觉,对方却偷偷跑去看日升日落,再困的觉也睡不着。要一起做的事,最后变成一个人做,那种失落是会让悲伤成平方级上升的。
约定是一个带有仪式感的事情,它就是一个节日,就好像过年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中秋要吃月饼。我们要在节日里做什么事情吃什么东西都是不用讲的,那是早就定了好的,你非要在过年赏月亮,端午去扫墓,中秋划龙舟。那就是找茬。
别把约定想的太简单,随口说说的约定不叫约定,那叫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