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尚往来”那些事儿

by 聆心


今年过年有很多的不一样,其中之一就是自己在“礼尚往来”上的认知升级。

曾经的我,在这方面看得很淡。我甚至一直认为这种你来我往类似于物理学里的±抵消,很麻烦。

然而从这两年开始,不再这样认为。因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和物质领域的是不一样。

只有在物质领域,才存在着正负抵消艺术。好像有点儿正负抵消的味道,然而精神层面的东西,则属于一加一大于二的,它不会消亡,只会增加,也就是只有假没有减一说。

所以无论是去参加同学宴,还是串门走亲戚,包括同学之间的来往,我都是带好礼物的。

比如初一时同学聚会,我带去两瓶红酒。

头一次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舅舅们家。

给来家里做客的同学捎上礼物……等等

似乎在金钱和物质的匮乏感方面,丰盛了很多,格局也似乎变大,由被动型变成主动给予型。

相反,身边的人里边,我从中发现了几个典型的匮乏型。

一个是身边的一个远房亲戚。

一直以来,她除了对孩子和她自己娘家外,对婆家这边的人很刻薄吝啬。一直都是有好处就眉开眼笑,对待婆家人一毛不拔。自然不受待见。

而另一位亲戚,虽然家境一般,然而心底善良,人来往去,从不占人便宜,各种亲戚朋友,从不失了礼数,能帮的忙,也都倾力而为。正因为这份厚道,所以被一位本家无儿的老叔收为过继儿子,临终把老房子赠予给他们夫妇。


格局不够大,最多小富即安。不能厚德载物。

而人际之间的礼尚往来,都是1+1大于二的。情感和能量互换在这种礼尚往来中得以实现。

能吃亏的人永远,赚大便宜,吃小亏。怕吃亏的人永远是,赚小便宜吃大亏。那些贵人们愿意去帮助的,肯定是那些德行淳厚,懂得感恩的人。

谁都不是傻子。那些一味的,索取者,其实,相当于,托钵乞讨的乞丐而已。而给予者,则是,对外布施的贵人,一个是要,一个是施,其格局高低,当下立显。

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所谓吃亏是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古训,其实最终说的是“厚德载物”这一道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感觉自己的德行越来越深厚了,哈哈,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