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标准人的后患(一)

    标准源于人类对世界确定性的追逐,也是为了虚无缥缈的安全感而锁定的标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面定义了:分工产生效能。工业革命的分工协作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这样按标准化生产的专业分工工厂应运而生,这就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其中就把人当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不需要去做整个生产流程,只是分工其中一个简单标准动作。起初这个标准人的设定,对社会协作提供了一个极高效率,而到了现代化,标准人却是一个后患,起源于企业,公司,工厂对于标准人过分的追求,为了便于管理与掌控,他们是拒绝底层人员有什么才能或者创意的,只要高层人员决策后,按照流程分工到具体到每个人执行某一个简单流程就行,并注重如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这样无异于把人就变成了简单执行任务的机器,严重忽视了对于人性的关怀,最后引发某公司员工N连跳。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最终将取代标准人的普遍工种,而这些被体制化的标准人将何去何从?


标准的评判?

   大部分的人,对于80后90后的评价也是想用标准人思想来总结平均他们,竟妄想用几句话来概括。要知道这是一个信息碎片化极其严重的世界,其不同的碎片化信息就会塑造相对应的人造就成了千人千面,也就是说,你根本没有办法通过观察一批90后或者80后的人一段时间后来判断或者下定义说他们的标准是怎么样的一个指标,如果你能下定义,那证明这纯粹是个人偏见。

弱智的智商题

    通过一些问题的测试,然后获取得分,再根据得分了来入选你的智商对应级数,这种一看就是小学生才攀比玩的游戏,他们始终追求高于标准水平的级数,并以此为豪,问题的关键是这些题最终只能判断这个做测试的人一些常识的多少,并不能真正判断一个人的智商与人的阅历成长之后的千人千面。值得吐槽的一点是,小学的时候,每当我遇到同学拿出这种智商测试题的时候,我都会偷偷去网吧上网查询提前背下最高级别的答案,事后再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去做测试。感觉这也不失为一种智商测试。(偷笑)。直到一两年前朋友圈也开始出现转发这种性格智商等测试时,也不得不默认这个世界对于标准人的固执与执迷。

标准的脸

    标准体型,整容往标准脸去整,最后在韩国某选美比赛里,几乎每一个选手的脸型都一样,都是某整容流水线出来的标准脸,导致这个比赛没有任何的意义,事后网友做出了一个找谁说冠军的方格图形,把所有选手都放进去让玩家来找谁是冠军,可以放心的是,你几乎找不到,因为都是标准脸。

图片发自简书App

标准的教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开始提倡因材施教,而现代教育,由于教育资源的局限,被迫无奈把很多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来集体教学,忽视人的多元化多样化,最后还树立一个标准学生,让同学们作为楷模学习,并用学习成绩的及格线来评判一个人的品行优劣,以成绩论天下,成绩不好的差生就是坏学生,”以后会被标准社会淘汰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实这无疑也是在培养一种标准工种,很多年前在美国一些高校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新增加的高级分工工种,以通过成绩对比标准质量得分来分配专业与技能,分配单位,再按劳分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玩狼人杀的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聪明,一种出于猎奇心理纯粹的觉得好玩。本人属于后者。 ...
    uka_8d1b阅读 1,980评论 0 1
  •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穷查理宝典,芒格的智慧与经验都是我人生必学的道理。 1. 检查清单 芒格讲述了检查清单的重要性,这...
    Bochan阅读 306评论 0 0
  • 今天下午听一位资深企业管理咨询师分享时间管理的内容,深受启发。说起时间管理,大家都不会陌生,市面上各种书籍,工具,...
    娜老板_陆丽娜阅读 4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