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传5——榜样

※榜样

万历二十四年(1596),道周12岁,写下了《书嵇康〈琴赋〉后》,这是至今发现道周最早的文章。

嵇康是曹魏时期“竹林七贤”之一,越名教,轻礼法,任自然,极重自我生命的舒展而轻薄世风俗礼。由于不与当权派司马氏合作,才高遭忌,被钟会陷害,终被问斩。临刑前,嵇康抚琴一曲,时而激越昂扬,时而萦回低啭,天地为之动容,闻者为之失色。曲毕,嵇康言:“广陵散从此绝矣!”,坦然受刑。

嵇康是千古名士的代表,魏晋风度在其身上得以极致地展现。他是读书人精神独立、人格自主、才华横绝的标榜,自然也成了少年黄道周心中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

然而,道周的这篇文章却不谐流俗,不是大夸特夸嵇康的才学,而是通过嵇康的《琴赋》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好音“乐”之根本不在于“器”,而在于“情”,在于“意”,在于“人”。文章不长,寥寥数言,就可看出少年道周已经熟谙音律,行文自成风格,特别着重于文章的说理方式和逻辑脉络。这说明少年道周作文已经学有小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少年道周已经不满足于成日窝在石斋里读书。13岁时,他前往邻县平和,去拜谒他向往已久的王文成公祠。

王文成公即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继朱熹之后儒学的另一座高峰,与孔子(儒学开创者)、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不同于大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学者,王阳明却是个狠角,长年南征北战,多次带兵讨伐平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平和县就是他在嘉靖年间带兵平乱并疏请设立。立功立言,为圣为将,阳明先生都达到极致,是后世读书人最尊崇的楷模。

道周在文成公祠前心潮起伏,沉思着人世间何时能再有王文成公这样的伟人应时而生,起而经世,壮志酬展,尽忠报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广陵散》 电影剧本 2016年4月9日星期六 2016年夏衍杯参评剧本作者登记表 《广陵散》 电影剧本故事梗概:...
    静闻鱼读月槐花语阅读 8,532评论 1 4
  • 三观不同,一句话都嫌多。我想人和人之间一定存在磁场这回事,沿着三观向外辐射。有人说了千句还是拉不近距离,有人坐在对...
    釉芷阅读 1,638评论 0 1
  • 这段时间出去旅行的时候比较多,去之前往往都要浏览网站、看攻略,做足功课,唯恐旅行不够完美有所遗憾。众所周知,旅行能...
    翟建民阅读 4,935评论 15 13
  • 昏暗的街灯下,看不到一个行人,绿化带里的蝉没完没了地叫个不停,空气闷热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笋干秒撒阅读 2,4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