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4》是玩具总动员系列的最后一部了,好像真的和胡迪、巴斯光年告别了。我回顾了这些年来发生过的告别----告别过的事物,告别过的人,才意识到告别并没有让我真正少了些什么,反而每一次告别后我都感觉自己更完整了。每一次告别似乎都在定义我们的人生。
12 岁的告别,是悄无声息的。和童年的玩伴们是怎样告别的,我有点记不清了。那一年我转学了,我的世界多了一个大城市。到暑假时,我曾经的朋友们就慢慢地找不着了。也许是小孩子们的世界都太窄了,只要走远一点,就再也找不到了。这是我第一次感知到了告别,像墨水在纸张上褪色,有些人悄无声息地就离开了。
14岁的我,告别了一位亲人。医生说无能为力了,爸爸看了看病房躺着的妈妈,静默了一会儿,收拾好东西带妈妈回家静养。那时的我忙于学业,跟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但每次回到家,我都会先放下书本,端起爸爸提前放好的食物,小心翼翼地给妈妈喂食。虽然她没有说一句话,但只要看到她在,我内心就是温暖的。好不容易熬到放假,再回到家时,家里有很多人,妈妈离开了,这些人都是来见她最后一面的。14岁的这场告别,让我意识到,有一些称呼,会在某天永远地失去意义。但幸运的是,每次想起妈妈,都记得她的爱是饱满的、完整的。
17岁,告别懵懂的好感。在学业负担最重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在忙着冲刺,我也不例外。某天从教室到食堂,经过操场我弯腰蹲下系鞋带时,意外发现有个男生不知所措地假装找东西。其实我一直都有感觉,总有那么一个人静静地跟在我身后,却从不追上来跟我打招呼。只要我回头,他总是假装在看书。这仿佛是一种默契,静静地陪伴,从不打扰。终于有一天,我的身后再没有了他,我们再也没有见过。17岁的仓促告别,让我告别了像一张白纸的自己。「爱情」,开始在我的世界里,露出了翎毛。
18 岁,告别老师。一次模拟考试,我语文意外考了第一名。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征求了我同意以后给大家读了我的作文。这给了我很大自信,直接让我爱上了文字。高考结束收拾东西时,我看到骑车而过的语文老师,他的肩膀像一座山脉,随着他远行的速度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成年后的第一份获得,是发现,伯乐和千里马也会相忘江湖,忙于彼此的人生。但我会永远感谢这一份知遇之恩。
22岁,告别机遇。彼时的我,得到一份出去看更大世界的机会----去了魔都。我不敢规划未来。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时间却无情地推着我们向前走。如期履约完实习机会,身边同龄的伙伴有的选择留下来发展,有的选择回家继承家业,而我的家里没矿没有选择的权利,只得返回学校继续念完书,乃至进修深造。从22岁的告别里,我学会的是"不要耽误",尤其是你离它特别近的时候。
25岁,告别同窗舍友。那年父母在外地挣钱,不能回家过年,我只身前往云贵地区,要与父母会合。临行前,我和同宿舍的室友热切地聊了一整晚的天。我离校时,她忙着收拾东西去图书馆复习,仓促地和我挥手。云南夏天很热,天空很蓝,直至拍毕业照我们再次相见。此时,她已经决定要和男友去往另一个城市,我们只是微微晗首没有多说一个字。25岁,我接受了世界更进一步拓宽后,有些人来人往,不过像是南柯一梦。
27岁,告别第一个老板。和第一份工作的老板告别时,他把我叫进了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谈了谈。他说,“你准备好去哪了吗?”“有什么事尽管向我开口,以后多关照。”我也留下了一句相似的话:“以后有什么帮得上忙的也尽管找我。”27岁的我,发现“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这句话,前半句已经足够让人有安全感了。
此时此刻,告别意义的找寻。如果你也赞成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那你总会发现,是一场场告别建构我们的一生。告别总会夹带着成长,告别了的事情从来不会被浪费。如果你还不知道最近一次告别的意义,不要着急,它最后都会被你找到,只是晚一点。
《玩具总动员》系列的大结局对我而言,也许所有的小孩都会有不再需要玩具的一天,但带着它们教会我们的温暖,继续往前走。相信你迟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告别的意义。也不要太难过,一个人越完整,对另一个人的感情越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