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着读书会读完了高岚老师的《父母为何爸妈看不见我》。开始前我就想,一周读完一本书, 每天打卡做作业就返现,这对我实在是并不高的要求。而且,这样效率高。果然,偶尔也有糊弄的作业,不过书,我真的读完了,理解思考都进行的比较深入。
小宇决定了要让晨晨上最好的初中,我压力很大。要让晨晨提前进入状态,是我感到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来基础一般,英语、语文又不是短期能提高的,我就安排了一系列的网络课程,希望带他学好。收效是良好的,老师和他自己的状态都有很大变化,也更积极主动地去努力。
这时候,可能该是我松一口气的时候,一切按部就班的坚定执行就好,多鼓励。
我在想,我要重视他给我的反馈,和他谈的感受。比如,他已经是进步很大,已经最快的在写作业,已经很积极主动,而我看到这些,鼓励这些,就能让他从被动的靠我去“外驱”转为
“内驱”,这一步至关重要。
我想,高岚老师讲的“看见”,结合我和晨晨的互动,有几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看见哪些是父母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哪些是原生家庭或者婚姻带给父母的东西,在养育里,不串进孩子的真正需要里面去。晨晨是有上进的需要的,只是有困难,他会畏难,需要我们帮一把,等他习惯了优秀,有更多自信的时候,也能更愿意挑战困难。二是“看见”他的进步,看见他取得进步的不容易,看见他的现状,接纳面对,也看见他可以有更好的可能,陪他一起向前。三是,父母也看见自己的需求,适当的满足自己,看见陪孩子过程中自己的情绪,理性的,耐心的表达这一部分,而不是积累成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