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记得具体是哪个节点由于哪个细节喜欢上他的。但一提起初恋,就会涌现很多瞬间。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就在隔壁班。
第一次见到他本人,是他们班的女生A追着他满操场跑,上演女生打男生的经典小学剧本。女生A是和我一起转学过来的,原来关系很好,不在一个班后也变得生疏了。
上初中之后,我们仨分在一个班,和女生A又熟络起来了。
我和她会一起骑车回家,路上聊聊八卦:
“他的日记里写着,我喜欢那个叫三毛的女生。”
她这样对我说,而三毛就是她本人。
我问,“那你呢?”
她笑笑,“我喜欢叫他萝卜蹲,因为矮。”
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我也没继续好奇。
不知过了多久,学校开始实行静校午休。
大家都趴着睡觉,教室里非常安静。
我不太睡,一般都在写作业。
某一天,余光瞟到我的10点钟方向有一道目光注视。我装作没有意识到,继续低头写作业,但是已经开始变得有点不自然。
我抬头,发现是他。
他看着我,我看着他,没有眨眼,没有呼吸。这么直直地和男生对视我是第一次,真是鬼使神差又十分美妙的几秒钟。
是只有几秒吗?觉得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我反复回味,感觉那天的阳光都洒在了我身上。
说来也怪,是从那天之后开始特别留意他了吗?更怪的是,在此之前,我们几乎没有过交流。甚至那天后,我们也很少对话。
但,每次经过他的身边,我都有种特别的感觉。那像是一阵柔和的风,里面藏着属于我们的几秒秘密。那天的对视似乎被我放进了收藏夹,一个不留神就开始拿出来欣赏,嘴巴下意识抿上,抑制不住地露出笑色。
后来换了一次座位,我不再能偷偷瞟到他了。因为我们到了同一排,并且是教室靠窗的最两端,中间隔着一整排的同学。我有些失落。
但奇妙的事又来了。
一次上语文课,有的人端端正正坐着身体前倾,有的人趴桌睡觉,而我靠在椅子上。下意识把头朝他那边扭过去,发现他竟然也靠着。没有其他人的遮挡,我又可以偷偷看他了。
两个发旋,一对酒窝,笑起来有虎牙,睫毛浓密又纤长,眼窝很深,眼角微微上扬,唇珠很明显,嘴型像林宥嘉。他的模样在我心里愈发清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突然间,他也朝我看过来,我慌了。
一边没勇气地低头,一边又想象着和他对视,我的脸甚至开始发烫——真内心戏好足一女的。
自那次之后,我把椅子往后挪了挪,时不时朝他那边望去,期待再次对上他的目光,但真的每次,我都能看到那双眼睛。
我不逃了。
比起第一次直视他的模样,我的心里却生出一股哀伤。我肯定我是喜欢上他了。
都说看到彼此眼睛那一秒,会有一股电流涌过身体,电流的强度越高,代表着这个人的位置越重要。毫无科学依据,却充满浪漫。不知道和我对视的时候,他身体里的电流是几安培。
就这样,上课的时候我的心理活动又多了他的那一份。而下课后,我们都像没事人。
犹豫了很久,我决定和女生B说出这些少女心思,就在回家路上。没想到她两眼放光,一股姐妹八卦气息涌了上来 :
“你怎么才和我说呀!他肯定也喜欢你!”
我有点不知所措,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对他没意思。舒了一口气,我终于可以跟她分享所有兵荒马乱了。
从那天开始,她陪着我一起偷偷观察他,甚至制造巧合和偶遇。
他喜欢用左手做除了写字外的所有事。
每个雨天,我学他用左手撑伞,每个学校典礼,我学他用左手拖椅子,每次笑,我学他用左手贴着脸揉眼睛。
他喜欢把自行车停在A区的树下。
我也把自行车停在那里,中间隔着几辆,显得没那么刻意。每天放学,如果他的车还在,我们就回教室或去小卖部坐坐,直到他去开脚踏车的锁,我们再出来和他偶遇。
他喜欢打篮球。
我们会在隔他几个区的篮球架下练罚球,大多数时候我都蹲着偷偷看他。我们还会去篮球场旁边的橡胶地跑步,路过他的时候装作很高冷的样子抬头小跑,跑过之后再慢速经过拐角偷偷看他。
我记得他的所有小习惯,甚至会刻意模仿,只是期待着有天他会发现,原来我们身上有共同点,心里说一句“好巧”。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我每天都活在自己对这份喜欢的暗流涌动里。而我得到的唯一回报,就是和他对上的每一次目光。
那个时候,被称作“早恋”的几对校园情侣里,有一半以上都是模范学生和闹事鬼的组合。前面提到的女生A也是。
用她的话说 : “因为我们是伯乐呀,只有我们能看到这群坏小子的闪光点。”
我突然被戳到,这大概就是年少爱情。
但我始终没能拥有这个机会,一方面他成绩很好,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窗户纸始终没有破。
到了寒假,开完散学典礼,我用拖着椅子回班里,习惯性左手。
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喂”,我回头,是他。
“帮我写寒假作业。”
“啊,哦。”
对话结束。
那是他第一次和我有除了学习和班级以外的正式的直接的交流。
或许你不能明白我的心情,那时候,总爱让喜欢的人帮自己写寒假作业。这个“风气”,也许跟模范学生与闹事鬼这样的CP有关。
不论如何,我像是听到了一场表白。
回到教室之后,我发现抽屉里多了两本英语本,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在我眼里,这就像一封情书。但是事实是,情书是我先给出去的。写的不是说请你跟我在一起,而是告诉他——
每天放学,我都在等你打开你的自行车锁。
看到这里,我也以为故事就这样进入青春序曲,可是男孩的心思我真的猜不透。
寒假结束,我把作业给他。
开学第一天大扫除,他在窗外叫我的名字,我马上探头过去,结果迎来的不是他的脸,而是他推过来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班的。
我一脸懵,他和其他男孩一起笑,看不出笑脸有什么不同。
后来我知道,这位“好朋友”对我有意思。
我只剩下生气。
明明知道我的心意,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从那天起,我觉得我的初恋结束了。
也许只是属于我一人的暗恋。
然而多少年后又迎来一个插曲。
忘记交代他有一个姐姐。
她和我同学的朋友念同一级。
她和那位朋友闲聊,那位朋友和我同学闲聊,最后我同学和我闲聊
——初中的时候,XXX喜欢你。
没错,是他的名字。
可那又如何呢?
已经过去了三年。
我们常常以“如果当初如何如何,我们也许就怎样怎样”来描述一段结束的感情。也许初恋在更多人眼里是惋惜。
但作为那个年纪里,我们情绪的主宰者,不管结局是好是坏,甚至不管有没有真正开始,在很多人心里,初恋的美好程度远远高于以后的每一段恋爱。
时间是层滤镜,它会悄无声息地加工我们的记忆。认为是美好的部分,便会越来越美好。因为当下的每一次求而不得,都会用那部分记忆来疏解。反复回忆,反复注入新的感情,最终酝酿成我们对爱情最美好的期待与幻想。
或许更让我们怀念的,不是初次恋上的那个人,而是喜欢上那个人时,纯粹而青春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