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乃一切的起源

虽然这是一个教育专栏,但我想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以更普适的方法来解释并传播我所理解的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理论中,许多的理论都有着一些基本的公理或假设,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等这样的理论学科中。比如《几何原理》便是由五条公理推导出来的,物理学中的力学有大家熟悉的牛顿三大力学定律,以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的十大原理。甚至于刘慈欣老师的《三体》小说中 “宇宙社会学” 也是由两条基本公理推导出来的。

而关于教育,我也是基于以下两个假设出发的:

1. 我们所处的世界由问题组成;

2. 我们都在以自各的心智模式处理这些问题;

首先,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现实到理想之间的距离。

如果你想学好英语,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你的理想可能是考雅思拿到7分,而目前你的英语水平可能只有5分,这中间的距离便是问题。所以你看,教育实际上就是要解决 “问题”。并且,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实际上都是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包围着。


第二,什么是心智模式?

有关这个问题的定义有着较为学术的说法,在此我想对其做较为简单的描述:

心智模式是一个人面对现实世界,当下内心的一个反射,并由这个反射带来一系列的反映,包括:思考、决策、判断、行动等等。

吴伯凡老师说:“我们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其实不是跟一个人在打交道。是跟一套反应模式打交道”, 这套反映模式其实就是你的心智模式。

所以,回过头再来看看教育。以往我们受教育的经验给出的第一直觉反映是,要学什么。要学英语,那就去学啊。要学编程,直接开始吧。但是,到最后有多少人真的学会了你想要学的那个技能。

学什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当前的心智模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没有提高心智水平的前提下,是很难达到你的目标。

我的教育理念是,先提高自我的心智水平,再来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开设这个专栏的目的就在于——用来讨论如何提高心智水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