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个月悄悄推出了“朋友圈只有三天可见”的功能,突然某一天偶然发现这个新功能,我便毫不犹豫地开通了。似乎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念想,内心带着毫无来由地欣喜。
过了几天,有朋友突然发消息来问我:怎么看不到你朋友圈了?可笑的是这个朋友几乎从来不点赞不评论不互动。原来他在默默地关注。我说不是针对你,是对所有朋友都只开通了三天可见。他既诧异又满意地SAY BYE.
隔天微博和公众号出来很多关于“朋友圈三天可见”的文章,有共鸣之处也有不同原因。
怎么说呢?今年对于朋友圈一直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从最开始的新奇,到沉溺,再到厌恶,到逃离,再到回归,到偶尔关闭,再到现在的三天可见,朋友圈对于我的意义悄然发生着不大不小的变化。
我一向是个喜欢记录生活的人,从以前的QQ空间到博客再到微博到朋友圈,一直保持着记录生活的习惯,所以最开始朋友圈像是一本公开的日记本,生活、工作、学习、旅行、经历等等各种感悟都会分享出来,除了感情不会在朋友圈分享,几乎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359度的我。分隔异地的朋友通过朋友圈了解了我现在的生活,同在本地的朋友通过朋友圈加强了彼此的互动,不甚了解的客户和供应商通过朋友圈了解了我的为人处世和生活态度。那时候算是和朋友圈的蜜月期,我乐于分享一切,很多朋友也会点赞、评论、互动。曾经我也幻想着总有一天有人会翻遍我所有的朋友圈,听着风穿越地铁和人海,然后拿着爱的号码牌热情告白: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歌很好听,词也很美,但现实常常打脸,翻遍的人往往并不是你所希望的人。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不够美丽的意外。
后来,你慢慢发现朋友圈里很多点赞、评论的人突然某天就消失了,然后新加的朋友们又掀起新一轮的点赞、评论热潮,但你清楚地知道TA们有一天也会厌倦,也许明天,也许后天,或许后天的后天就会消失不见。这是一条永不过时的定律。还有更让你觉得可笑的是有些人似乎是设定了自动点赞器,你的每一条状态TA都点赞,有时你一打开发现十多个点赞是同一个人补的。拜托,我真的不需要这样不走心的点赞。你觉得有共鸣觉得欣赏点赞回应你的认同感会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和我一样真实真诚的人,但看似关心的千篇一律的点赞恰恰暴露了敷衍了事的本性。有些从不互动的“朋友”也会理直气壮地发来私信问“为什么我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拜托我让你看的时候你也没珍惜啊!偶尔也碰到一些特别无语的人,比如有个歌唱公司的老板频繁在朋友圈刷屏,有时还单独私信群发给所有人,有一天我特别礼貌地跟他说以后可以不用给我发,让他可以分组群发。他直接回了句“互删吧”,我说我是真的出于尊重私下跟他说下可以分组以免给大家造成困扰。如果不尊重我直接就拉黑了。结果,他直接把我拉黑了。呵呵。
朋友圈的血液一直在不断更新,出门在外不再习惯互相递名片,扫个微信二维码即可了解一切,业务往来发资料也不再发邮件发QQ,微信瞬间抵达。通讯录里的人越来越多,又从近3000删到1000多,现在又到1500多了,琢磨着哪天空了又得删一轮僵死粉。最开始也会纠结,那么多不同类型不同圈子的“朋友”该如何分组,哪些内容该给谁看不该给谁看?这条是不是不应该让竞争对手看到?那条是不是不应该让客户看到?有些是不是不应该让家人看到……你想象不到我分了将近100个标签组,到最后我已经记不清谁在什么组,所以为了省心省事,朋友圈只好对大部分人都开放了,发的时候也懒得设置谁不可见,除了个别信息要对竞争对手保密。
但发完圈以后,我也会常常后悔。发励志语怕被人说灌鸡汤,发霉运怕朋友们过度关心,发到处喝咖啡怕别人误解你好闲,发美图照怕被人嘲笑装嫩,发产品广告怕被人屏蔽……偶尔会想象着别人看完那条会怎么想我啊?是不是不应该抒发情绪性的文字让人误解?有时也会害怕真的像很多爆文写的那样被人误认为“你在朋友圈里好贵”的即视感。
最开始单纯只是想记录生活,每天发6-10条,后来发现那不是一个私人领域,我每发出去的一条都不知道会掀起什么涟漪。生活偶尔会碰到小麻烦,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发发牢骚而已,我真没那么脆弱,可是有些过度热心的朋友就会私信来问这问那,哎。偶尔会在午夜一两点推送文章,其实早上我可以补觉,可是过度热心的朋友们常会私信来叮嘱早睡,哎。偶尔发点特别的文字,好事的朋友就会问是不是恋爱了?是不是受伤了?是不是意有所指?……哎,不敢再乱发。
有一段日子,我关闭了朋友圈,也算落得清净。可是常常收到很多私信,大致的内容是说我的朋友圈给了TA们很多力量和信息,看我的朋友圈就是一种享受,学习到很多,希望我尽快回归之类云云。想想人活着的意义也无非就是这些吧,不是给世界留下什么就是给别人带去什么。被人需要也是一种荣耀吧。
但其实回归之后依然经历了循环往复的纠结状态,坦白说感受不是特别好。后来我试着找到一种方式:每隔一段时间就关闭几天。记得最长的一次关闭了二十多天,寻觅到瓦尔登湖的感觉。但不得不说偶尔还是会想念,偶尔还是会有想要分享的感悟,偶尔还是需要跟互联网上的“朋友”们进行互动。有个朋友说,你是偶像,要保持神秘感。我笑笑。我已经过了想要通过朋友圈去打造个人形象的阶段,我更希望做一个朋友圈中尽可能真实的我,我所食所爱所阅所听所思所想所旅所做。我一直试图发圈的时候寻找一种心理舒适和交际需要的平衡状态,但个体和社会人之间的博弈终究是个永恒的谜团。真的,有时沉默或寡言或许是最好的方式。有人说,每个人看朋友圈三天前的自己都像傻X,我倒还不至于。但也会有后悔发出的图片或文字,所以就让那些成为自己一个人的心情日记,你看到的永远只是我最新的三天的当下的状态。关注的人也必然不会错过你的每一个三天。从全部开放到只开放半年再到只开放三天,虽然时间越来越短,但放心啦,我不会离开朋友圈的。圈子也好,圈套也罢,我终究还是在圈里,逃不开,也避不了。我尽力找到让自己心安也让别人欢喜的最好方式。
最近我除了只开放三天朋友圈,又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疏离方式,每周日离开朋友圈一天。我还在试图找寻一款软件能够像微信朋友圈那么方便记录图文生活,但只给自己看,而且还不需要新买个手机号注册。如果你有推荐,记得分享给我。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