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似乎都会存在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日常冲突。
比如:孩子除了玩手机,对其他事情一律不感兴趣、孩子不爱学习,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没有边界感、夫妻频繁吵架,导致孩子抑郁……这到底是父母过于焦虑,还是孩子不思进取呢?
在《跳出青少年抑郁包围圈》这本书中,作者王怿就给读者收集了21位家长的自我觉醒的真实案例。在本书中作者明确指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伤疤:“只关注孩子的优异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正是我们当下的父母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盲目的给孩子报班,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和各种活动,以牺牲孩子的兴趣和自由为前提,来减轻父母自己内心的自卑和焦虑。
从书中的内容来看,有不少案例的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懂事,聪明伶俐的孩子。起初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是名列前茅,可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这些孩子个个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然而在这个时候,他们有的开始仇视父母、有的开始厌学、甚至有的开始整天沉迷网络。

作为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做一些超出他承受范围的事。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除了养育和教育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如何托举孩子成为一个能够拥有独立人格的正常人。
在本书作者就明确的告诉我们:“成绩不是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才有可能激发出孩子前进的动力和潜能。”
青春期的孩子的内心普遍都敏感和复杂,遇到强势的家长,孩子会表现出叛逆和反抗。假如过度讨好父母,孩子又会觉得被放弃,接着陷入深深地迷茫。

所以,首先需要改变的,还真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父母需要保持情绪稳定,以平等、尊重的心态构建桥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要想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学习的正道上,父母需要做到以下5点:
1、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的利用理性去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
2、父母自学有效的沟通技巧,让孩子自愿听你说话。
3、父母以身作则影响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发生改变。
4、改变家庭环境,帮助孩子从沉闷和闭塞的家庭氛围中解放出来。
5、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