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五日,天气晴好,自然观察小组开始第三次在喜洲海舌公园的活动。
我和苦楝骑了四五十分钟的摩托车才到,回来才发现海舌到喜洲只有十分钟的路程 :(
海舌是伸到洱海里的一块舌状土地,顾名思义海舌。
海舌美不胜收,天高地远,农田广阔可见,收蒜的农人们散落其间,此情此景让我仿佛重回童年。
我们这次分为三个小组- 植物组,农耕组和我所在的观鸟组。
我们向着海舌著名的夫妻树方向走去,首先看到的是田里成群的白鹭和牛背鹭。
过了夫妻树,海生在田边架起了观鸟大炮筒,我们发现在海边的一棵枯树顶上站着一只普通鵟,只见他镇定自若地在树上站了至少有十分钟,大概是在观察周边的猎物动向。就是起飞前迎风拉了一泡白线状的屎,然后潇洒的飞走了。
继续前行,我在田里发现了几瓣被丢弃的蒜头,于是捡了起来,收做私藏。这是本地的特产叫紫皮蒜,我好喜欢它的颜色,是一种红中泛紫的玫红色,美极了。
看看我在田里还发现了什么: 大大的螺蛳壳和一只鸟的骸骨。海舌是湿地,所以螺蛳随处可见,聪明的当地人甚至用它做建筑材料,在喜洲民居的外墙中就可见。
午饭后我们坐在开物集后面的一条空船上开始了读书会。今天的领队喜山鵟精选了几篇关于自然观察的文章,我们朗读。
正在读书,突然有人发现下面湿地中出现了紫水鸡,大家倏地站起,有拿望远镜的,有拿相机的,屏息观察。
紫水鸡可是大理一宝,想见它并不容易,我们今天真是幸运。
之后领队要求每人选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作为长期自然观察的地点。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我和苦楝直奔“己已巳”咖啡馆而去,这里紧邻海边,视野开阔,旁边就是湿地,观鸟也方便,何况观察同时还有饮品点心伺候,再完美不过了。
看看我在海舌拍的小花们:
活动结束后我和苦楝去了喜洲,拜访了“己已巳”客栈,这是一座有七十年历史的老木头房子,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园内草木葱郁,曲径通幽。新主人在保留老房子的同时加盖了一座阳光房,用作博物馆,展示喜洲的老传统。
我想大理需要的并不是辞旧迎新,而是怎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东西,这样大理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毕竟我们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