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都生在农村,后来他们两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相遇,相知,相恋,结婚,最后有了我。
小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放在姥姥家。姥姥从小教我唱儿歌,认生字,算算数,给了我最初的文化启蒙。后来,上小学了,我跟爸妈在一起住,从农村搬到了小乡镇,住在爸妈工作的学校里。学校里的孩子们很多,我从小和他们一直疯在外面,几乎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当然那个时候的手机也没啥好玩的)。再然后,我随着妈妈工作的调动来到我们的小城市里,租住在外,远离一切电子产品,连电视都看不上。初中之后,学业繁忙,再加上住校,我更是很少玩手机,上网络。
你可能会说,你过得日子很好啊,没有一切外界的叨扰,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书。是,很好,我非常感谢爸妈给我的教育,从小给我的氛围。但是,也正因为此,我很少接触到网络,很多东西不知道,不太懂,比如外国的明星,歌曲,这些,在高中时要么大家都一样,要不我不懂什么大家都会很耐心的给我解释。令我没想到的是,大学里,这居然成了我被嘲笑的原因。
大学宿舍里的室友们来自天南海北,家庭背景出身各不相同。有的人出生在大城市,自然接触的比我们多,学习的也比我们好。第一感觉来自她的恶意,是我们去看大教堂的时候。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西方文化的我激动的秒变拍照狂魔,而她,在一旁冷冷地说到:“不就是个大教堂吗?至于吗?还只是在外面看了一眼。”我恹恹地收回了手机,继续跟着她逛。
虽然我妈妈是英语老师,但是我的英语并不是很好。有次,我跟她一起回宿舍,她给我听一首英文歌,突然收到部门里布置的一些作业之后的我感觉到压力重重,“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舍友突然发问,“还好还好”,沉浸在悲伤中的我说到。“其实吧,这首歌和懂英语的人在一起听两个人是会一起high到爆的。”我望着她的眼睛,笑的很甜很美,尴尬的塞了下耳机。
大学的晚上没有自习,学习回来之后我们总要玩些游戏,有段时间我们迷上了疯狂猜词。一些国外的歌手歌曲名人很多我都不知道,猜不出来描述不出去,每每这时就会听到,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这还猜不出来?接下来就是刺耳的笑声。
后来啊,笑似乎就成了她们对于我说话之后的回答。
“你们是说前面那个姑娘的裤子吗?我也觉得很好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谁说裤子了,那都是旧款了,我说的是姑娘的腿,又白又长又直。”
“这首歌我好像听过诶,叫什么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你都不知道啊。”
“这个游戏好好玩啊,我记得我们高中时候经常玩。”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个游戏我们初中时候就已经玩烂了,我感觉你们那儿的人消息都好闭塞啊,都好落后啊。”
我们的距离越小越远,而我,也越来越没自信,也越来越不愿意和她们一起,便找各种各样的的借口和她们分开……
我只是觉得这不是我应该被嘲笑的原因。
我怀念高中时候的同学们,大家一心向学习,再简单的数学题我都可以问同学,做错再多题的卷子也敢借给别人看,考再差的成绩也有人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而永远不会收到那一串扎心的笑声。
时光不在,我还是要成长,要努力,扩展知识面,争取不再被嘲笑。
但是,现如今,我只想说,我觉得这不是我应该被嘲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