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个“手端银碗讨饭吃”的故事。颇有感触!故事说的是有3位父亲经常到庙里给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第一位父亲挑了一个镶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副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上招摇撞骗,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野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了。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扣下来变卖后,最后不得不端银碗讨饭。爱招摇的儿子失去了招摇的资本,每天从金马车上拨一小片金子,换点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的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一辈子不发愁。
这个朴实的民间故事寓意很深刻: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线的、可持续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最可靠宝物呢?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阅读不但可以塑造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里品质。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他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件宝物是“自由”。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孩子不管,而是意味着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放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能是个自觉的人。
第三件宝物是“良好表率”。给孩子做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表现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孩子的全部都写在这里了。
孩子和孩子是一样的,但是又不一样。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健全地发展自己。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
家长和家长的区别,经常不是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区别,而是教育理念决定手段的区别。手段的不同,区分出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一副良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