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时期按照早到晚的顺序分为 :宙(Eon)、代(Era)、纪(Period)和世(Epoch)
起始时间(百万年前MYA) | 终止时间(百万年前MYA) | 宙(Eon) | 代(Era) | 纪(Period) | 世(Epoch) | 大事件 |
---|---|---|---|---|---|---|
4600 | 4000 | 冥古宙(Hadean) | 无生命 | |||
4000 | 2500 | 太古宙(Archean) | 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大气中开始积累氧气 | |||
4000 | 3600 | 太古宙(Archean) | 始太古代(Eoarchean) | |||
3600 | 3200 | 太古宙(Archean) | 古太古代(Paleoarchean) | |||
3200 | 2800 | 太古宙(Archean) | 中太古代(Mesoarchean) | |||
2800 | 2500 | 太古宙(Archean) | 新太古代(Neoarchean) | |||
2500 | 541 | 元古宙(Proterozoic) | ||||
2500 | 1600 | 元古宙(Proterozoic) | 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 | 大气氧含量增加 | ||
1600 | 1000 | 元古宙(Proterozoic) | 中元古代(Mesoproterozoic) | 多细胞生物开始演化,Rodinia 超大陆形成与裂解 | ||
1000 | 541 | 元古宙(Proterozoic) | 新元古代(Neoproterozoic) | |||
635 | 541 | 元古宙(Proterozoic) | 新元古代(Neoproterozoic) | 埃迪卡拉纪(Ediacaran) | 出现埃迪卡拉生物群,标志着复杂多细胞生物的诞生。 | |
541 | 0 | 显生宙(Phanerozoic) | ||||
541 | 252 | 显生宙(Phanerozoic) | 古生代(Paleozoic) | 海洋生物大爆发,脊椎动物演化,植物登陆,末期发生二叠纪末大灭绝(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 | ||
541 | 485 | 显生宙(Phanerozoic) | 古生代(Paleozoic) | 寒武纪(Cambrian) | 几乎所有现代动物门类起源 | |
485 | 443 | 显生宙(Phanerozoic) | 古生代(Paleozoic) | 奥陶纪(Ordovician) | 海洋无脊椎动物(如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繁盛,末期发生奥陶纪末大灭绝(全球冰期导致) | |
443 | 419 | 显生宙(Phanerozoic) | 古生代(Paleozoic) | 志留纪(Silurian) | 植物开始登陆,珊瑚礁形成,脊椎动物(甲胄鱼类)出现。 | |
419 | 359 | 显生宙(Phanerozoic) | 古生代(Paleozoic) | 泥盆纪(Devonian) | 鱼类时代:盾皮鱼、软骨鱼和硬骨鱼繁盛,蕨类植物和昆虫登陆 | |
359 | 299 | 显生宙(Phanerozoic) | 古生代(Paleozoic) | 石炭纪(Carboniferous) | 煤炭森林时代:高大蕨类形成茂密森林,爬行动物出现,大气氧含量达历史峰值(约 35%) | |
299 | 252 | 显生宙(Phanerozoic) | 古生代(Paleozoic) | 二叠纪(Permian) | 爬行动物多样化(如盘龙类、兽孔类),联合古陆(Pangaea)形成,末期发生二叠纪末大灭绝(96% 海洋生物和 70% 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 |
252 | 66 | 显生宙(Phanerozoic) | 中生代(Mesozoic) | 爬行动物(恐龙)统治陆地,哺乳动物和鸟类出现,末期发生白垩纪末大灭绝(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 ||
252 | 201 | 显生宙(Phanerozoic) | 中生代(Mesozoic) | 三叠纪(Triassic) | 恐龙和哺乳动物起源,联合古陆开始分裂,末期发生三叠纪末大灭绝(约 76% 物种消失) | |
201 | 145 | 显生宙(Phanerozoic) | 中生代(Mesozoic) | 侏罗纪(Jurassic) | 恐龙时代鼎盛期:蜥脚类恐龙(如梁龙)、兽脚类恐龙(如异特龙)繁盛,鸟类(始祖鸟)出现。 | |
145 | 66 | 显生宙(Phanerozoic) | 中生代(Mesozoic) | 白垩纪(Cretaceous) | 开花植物兴起,恐龙种类多样化(如霸王龙、三角龙),末期因小行星撞击灭绝。 | |
66 | 0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人类演化,分为三个纪,其中第四纪进一步划分为世。 | ||
66 | 23.03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古近纪(Paleogene) | ||
66 | 56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古近纪(Paleogene) | 古新世(Paleocene) | 哺乳动物快速分化,恐龙灭绝后的生态位空缺被填补。 |
56 | 33.9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古近纪(Paleogene) | 始新世(Eocene) | 温暖气候,现代哺乳动物类群(如灵长类、鲸类)起源。 |
33.9 | 23.03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古近纪(Paleogene) | 渐新世(Oligocene) | 气候变冷、变干,草原扩张,哺乳动物体型增大。 |
23.03 | 2.58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新近纪(Neogene) | ||
23.03 | 5.33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新近纪(Neogene) | 中新世(Miocene) | 哺乳动物(如草原动物、类人猿)多样化,全球变冷趋势加剧。 |
5.33 | 2.58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新近纪(Neogene) | 上新世(Pliocene) | 人类祖先(如南方古猿)出现,北极冰盖扩大。 |
2.58 | 0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第四纪(Quaternary) | ||
2.58 | 1.17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第四纪(Quaternary) | 更新世(Pleistocene) | 冰河时代:多次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现代人类(智人)演化,大型哺乳动物(如猛犸象)灭绝。 |
1.17 | 0 | 显生宙(Phanerozoic) | 新生代(Cenozoic) | 第四纪(Quaternary) | 全新世(Holocene) | 气候相对稳定,农业文明兴起,人类活动成为地质演化重要影响因素 |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