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不是诗

  被编入正常班次,开始早班中班和夜班轮换,就不能每天下午下班后回十多里地家了。厂里也临时安排我住在宿舍。

        宿舍是临时设在厂长自己家新建的楼房处。

  我高中同学司典强在厂部销售科,与管理工人生活的张主任关系很近,他帮我找了张木床。

  厂里又租下宿舍西边相临的院子,作为女工宿舍。

  “以后上夜班也有个保驾的了。”吕曼慢条斯理的向王丽说。

  宿舍是两间两层的楼房,一个小院,一间东厢房,两间向南的小平房,西头是院子的大门过道,东头是一间耳房。


  院落不大,水泥地面,平整干净。来这里住的工人不多,楼房的一层和那间过道边的耳房,便是我们居住的宿舍。院东边的那间是厨房,机修车间的储师傅和他的儿子带着锅碗,在这里做着吃。

  我住在那间平房的耳房里。耳房不大,进去后房间里又被分为南北两间,这里可能是洗澡间,中间有一个很小的卫生间。北边那间住着机修工丁师傅,我住在南边的房间里,有一窗户靠着院外南边的一条东西路。

  我有一张床,一只不大也不小木箱。我的全部家当。

这只木箱深绿色,有很久的历史了,听说是我祖母年代的家具,我没有见过祖母。木箱跟着我度过了几年的高中生活,而今它又伴着我,走进工厂。

  木箱里有我的衣服和一些书籍。

  我的床靠西墙,对面还一个位置可以放置一张床。

  我也不想每天来回奔波,工作量虽然不大,劳动也不繁重,但一个班下来我还是感觉疲乏。

  我也不想每天回到家,我真的不敢面对母亲忧愁的目光。

  高中毕业,在家乡代课,近七年,年龄的增长,许多事让母亲思虑,村里与我同龄的人大多结婚成家,许多初中时同学都有了孩子。而我的婚事仍没有着落,这不能不让母亲着急。

  她几次托人张落着我的事,但种种原因都没有所愿,母亲忧愁而着急。她愁在心里,也沉重在脸上,不断的诉说,成为唠叨。

  所以我不敢面对母亲有时的唠叨和那沉重的忧郁。

  几年代课的生活,目睹村里的生活情景,经历着社会中的人人事事,也让我感觉身心疲惫,曾经的愿望,理想,报负都在奔波中消失不在,我的心绪低落而灰暗。每天面对着许多目光,那些很沉的关心,已让我不能承受。

  我希望自己能远远的离开家,走到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环境中,重新开始生活。内心的那份痛苦,也让我想离开那里,忘掉那段生活。

  “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我虽然已经有高中几年一个人在外地生活的经历,而且我已经二十多岁,再次离开家,母亲还是放心不下。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我也知道生活在外面的艰辛。一切事都要自己想,自己做,一个人面对,但我不再想那么多,只想走出来,想一个人生活着。

  这片环境也很安静,都是刚建不久的新楼房,院外的路面还是土路,西边不远处是一条南北大河,晚饭后时,我们总会去河堤上面走走。

  工厂在县城新城的东南角,宿舍在新城的西南角,从这里去厂骑车需要十多分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柿子巷消逝的大院 我66年前出生在柿子巷,我儿子也在36前出生在柿子巷,直到我们家搬离,有三...
    宁德宏阅读 4,743评论 2 0
  • * 柿子巷消逝的大院 我66年前出生在柿子巷,我儿子也在36前出生在柿子巷,直到我们家搬离,有三...
    宁德宏阅读 4,476评论 2 3
  • 我是在1978年11月11号(农历)天微微亮的时候出生的,具体时间,父母和姐姐都没法说的清楚,因为那时候没...
    师子师子阅读 4,728评论 1 1
  • 第二章 步入青年 第一节 离乡 1969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小兴国从家里出来,经过渡船口乘小木船过...
    洛北河刘泽清阅读 4,088评论 2 2
  • 原创,首发于《鸭绿江》2023年10月刊,作者海泩,文责自负 “你娭毑总算搬到下面来住啦。”视频电话那边的父亲对我...
    海泩阅读 6,067评论 22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