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叙事治疗?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语言来组织起散布于意识空间里的事件碎片,重新建构一个有关压力事件的叙事(故事),从而改善心理感受。
是不是听不明白?要把这个讲明白,就得从头(哲学渊源)说起了!
1.
在西方,一般把十七世纪以前看作是前现代主义时期,人们笃信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是宇宙间的主宰。启蒙运动以后,理性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认为世界是由独立于上帝的法则所主宰,人类可以通过科学的程序发现这些法则。
不幸的是,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模式在为人的研究开启一扇新的大门的同时,也使对人的研究迷失了方向。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其中建构主义是后现代思潮中的主要流派。
建构主义认为,我们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反映,而是我们自己或社会用标准语言建构出来的,受时间、地点、环境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真理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场合和价值体系,真理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和语言之中。
在建构主义流派的影响下,心理治疗完全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比如说,建构主义对「现实」的理解,就影响了叙事治疗的世界观。
2.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对任何一个事物的看法其实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受这种世界观影响的叙事治疗,不再关注「通则」而把兴趣放在「例外」(人们常常忽略但始终影响人们生活的细节)上,使人们看到自己的独特和价值,进而重构对生命的看法。
比如说,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一般人会认为这是个有问题的孩子,但叙事治疗关心的是这孩子在离家的过程中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再透过照顾自己这个特质去看待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将类似的闪光特质串成线(支线故事)。
叙事治疗最重要的就是发现这些处于生命边缘的故事,从中找力量。
3.
叙事治疗作为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中坚力量,还被后结构主义影响着。
后结构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假如人有本质的话——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固定的、普遍的东西,而是由许多带有历史偶然性的规范和准则塑造出来的,而那些规范和准则又是由每个人都必须在其中成长的风俗和制度所规定着……
同样,叙事治疗也质疑一切既成的事实,在讨论和批判中改写故事。
4.
米歇尔·福柯,作为后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许多观念都深深地渗透到了叙事之中,尤其是他对权力观点的独特阐释给叙事治疗提供了动力支持。
「主流知识」即权力,是福柯对知识和权力的经典论述。福柯认为,社会的论述决定了什么样的知识是该社会中真实、正确或适合的知识,所以控制论述的人也控制了知识,同时特定环境中的主流知识也决定谁能占据有权力的位置。
当知识经过历代传承变为真理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权力来压制人们。
叙事哲学就是要鼓励人们成功挑战把人压制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力。
5.
麦克·怀特——作为叙事治疗的先驱——就曾说:「把这个学说定义为一种世界观是不是比较好呢?也许吧,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也许该说它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哲学,一种个人的承诺,一种策略,一种伦理,一种生活……」
这不仅表明叙事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更说明叙事治疗因受惠于其哲学渊源(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福柯的思想)而成为一种世界观和态度。
这意味着,叙事治疗师不仅要学习治疗技巧,更重要的是从灵魂深处相信来访者不等同于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叙事的精髓。
6.
叙事治疗通过问题外化技术将人与问题分开,让个体能以轻松的心态和方式去处理看起来非常严重的问题,减少了自我对抗和逃避,增进了自我接纳。
此外,人和问题一旦分离了,问题不也就变得更加客观、明了了么?
这样,有助于来访者以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审视问题带来的影响。
7.
一个人的问题是自己在用语言解释经验的过程中建构出来的,来访者自己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那么,叙事治疗师的任务和职责是什么呢?无非是引导来访者重新审视和叙说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
叙事治疗就是一种会话管理过程,治疗师应是精通谈话艺术的大师。
8.
在治疗目标上,一些稍显激进的叙事治疗师并不满足于问题的解决,他们的志向是唤醒被主流文化麻痹的民众;他们往往视治疗为一种政治性的事业,认为自己有义务把来访者从压制性的文化中解放出来,并适时对来访者实行增权。
与那些恪守价值中立的治疗师不同,他们并不讳言治疗师积极介入。
(参考文献:《后现代旗帜下的心理治疗》,郑日昌;《叙事治疗的西方哲学渊源》,肖凌、李焰;《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述评》,刘方;《叙事心理治疗:一种后现代思潮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兼谈与传统心理治疗的比较》,冷静、曾天德;《叙事家庭疗法:以治疗解构文化》,汪新建、吕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