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族音乐研究,笔者认为最初应着手于地理背景研究,书中此句“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深刻解释了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将地理环境研究与民族音乐研究相融,民间歌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别,受地理背景影响,在体裁、歌种、风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地区差异尤为明显。譬如,西北黄土高原由于其特殊地形,人们长途运货主要是靠驴、马驮运,因此就出现了“脚父”,由于艰难跋涉,为排解烦忧,便有了劳动号子及“脚夫调”此类民歌,曲调悠长、奔放、深沉,并带有凄苦之情;相对地,将视角转向江南水乡的种稻区,普遍流传“田秧歌”,曲调细腻似流水。因此影响民歌风格的诸背景中,地理因素确实是最强烈,最基本的,也是最稳定的。
地形中,山脉对文化的传播常常起着主导和分割作用。人们所熟知的秦岭淮河一线将南北分开来,秦岭不仅是一道分水岭,也是气候山脉,水系,植被,生活习俗的分界线,具有明显的差异。除了秦岭,淮河也是南北的分水岭,但对比淮河流域南北两侧的山水风光等方面异同时,会发现其文化是相融的。文化及生活习性的不同造就了音乐曲种的不同,好比“秧歌”与“茶歌”,一北一南,都与其地方产物有关。
我国地理环境错综复杂,北方地理构成因素较单一,反之南方则较为复杂。因此,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已然形成了北方体裁、歌种少,南方体裁、歌种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