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曲
难得拿起床前书,借着睡前的醒意续读。正翻到“伯豪之死”,本想草草读完,不想却入情入境。“我”虽年幼木讷,却本色和用功,伯豪深刻冷静,往往勇于打破常规。甚至“连别的一切他所不欢喜的课都不上了。”“我”不禁思索。
我初入学校,颇有些人生地疏,举目无亲之概。我的领域限于一个被指定的座位。……胸中了无一点志向,眼前没有自己的路。
“你不要过于胆怯而只管服从,凡事只要有道理。我们认真是兵或犯人不成?”
实中人
匆匆影入十五年,伯豪为小学师,也曾为钱庄代写书信,弥高而志坚,一道忆起当年同学时不免叹之“可笑”,对于学校,最是厌恶,也最是熟悉,最终也最是深入。谈到兴起,隐约可显露当年梦幻般笑容,但大抵是不复从前。
伯豪曾经结婚,有子女,为了家庭的负担而在小学教育界奔走求生。……仿佛一只久已死去而还未完全冷却的鸟,发出一个最后的颤动。
曲终人散
伯豪病殁于世,终此红尘苦,脱此俗世衣。
一个跃动的生灵,一个闭闷时代的躁动。
把酒未饮真可笑,
徒留青山月比高;
……
世间不复有伯豪的影踪了。自然界少了一个累赘,人类界少了一个笑柄,世间似乎比从前安静了些。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