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兆丰
刊载: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全文转录如下,仅供个人学习使用,特别地,对于部分内容做了解释、跳链:
你好,今天我给你讲的话题是利率管制和高利贷。高利贷我们都听说过,是个贬义词,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事。
首先,我们前面两天已经有了知识准备。
- 我们引入了时间的维度,所有的商品可以分为易耗品和耐用品。耐用品是在一个时间的流逝当中,才能发挥它所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 我们讲了人有一个自然的偏好,就是喜欢确定的东西,喜欢早一点消费。对于未来才能消费到的东西,思想上要打个折,如果你要劝人家接受未来的东西,放弃今天的享受,你得给人家一点补偿。
而未来越不确定,前景越不明朗,这种补偿就越大。这种补偿就是利息率的基础。记住了,利息是一种补偿。
1.收取利息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
根据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自然的倾向,偏好今天多于偏好明天——我们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能拿处于不同时间点上的商品直接进行比较。
比方说,今天的一个苹果和明天的一个苹果,就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你要对它们的价值进行比较有两个办法:
要么把明天的苹果打个折,算成是今天的苹果,只有这样,今天的苹果才能跟明天打了折的苹果进行比较。
或者你反过来,把今天的苹果折算成明天的价值,那么经过折算后今天苹果的价值,就可以跟明天的苹果相比较。所以永远要记住,一定要把不同时间点上的商品折算成同一个时间点,它们才能进行互相比较。
正是因为利息是对人们延迟消费、接受不确定性的一种补偿,所以只要把时间这个因素考虑在内,收取利息就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
2.人们普遍反对收取利息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自己还没有找到全部的理由,在大多数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的时间里面,收取利息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行为。
而大多数的宗教、大多数的法律、大多数的舆论,都对收取利息的行为采取了批评和谴责的态度。这是挺奇怪的事情,但这是事实。
在美国,一直到了1980年,他们颁布了“储蓄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以后,才完全解除了美国各州对高利贷的限制。
在我们中国,根据《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1],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你看利率不能太高,这其实是一种价格管制。
天主教长期认为收取利息是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公平的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而高利贷者是这些社会里面的反面人物。
3.反对收取利息的观点自古就有
这种反对收取利息的观点自古就有。
公元前300多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他认为货币是没有繁殖能力的,钱就是钱,钱不能再长钱,所以收取利息是不自然的行为。
公元13世纪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1225年—1274年 ),他认为收取利息其实是两次收费。好比卖了面包不能再卖一次给别人一样,你不能收两次钱,人家把本金还你了就是还你了,你不能再收人家的钱。
所有这些宗教的禁律,所有这些人们的舆论,所有这些哲学家、神学家的观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忽视了时间的维度。
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里面,就有一个反面人物犹太人夏洛克,他唯利是图,心胸狭隘,报复心重,一心想要别人还他的贷款,还要加上利息,如果不给利息他要切人家的肉,一磅肉。
好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剧里面的一位才女,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合同上的说法,说你要切一磅肉,那可以,但没说血,切一磅肉但不能流血,可以吗?最后夏洛克只好罢休。
在这样的文学作品里面,收取利息都是不正当的行为,是被人讥笑、被人反讽、被人谴责的行为。
4.人们为什么反对收取利息
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工人、农民才是真正创造财富的人,而那些靠借钱给别人赚钱的人不道德,他们坐享其成,他们做的不是实业。
那是因为,人们到今天仍然认为,等待、承担风险、推迟消费、提供流动性等等,都不属于真正对社会的贡献,所以才会产生“靠食利生活”是不自然和不道德的观点,所谓食利就是吃利息的意思。
这当中的原因,我也没办法完全解释,为什么人们普遍对收取利息这么反感?其中有一点我觉得是有解释力的,那就是自古以来,人类的真实利息率是非常高的。
我们前面一再解释,利息是对延迟消费的补偿。在过去,人类的生活是高度不确定的,人的寿命很短,各种自然灾害、各种人为灾害非常多。所以你要劝人家推迟消费,你要给的补偿很高。那个时候利息率普遍是非常高的,年利率达到30、40、50、60个百分点都不奇怪。
参照王安石变法期间,青苗法对于利率的规定:国家将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可见彼时,利率确实很高
这么高的利率往往会给人一个印象,就是这些能够贷款出去的富人为富不仁、趁人之危、巧取豪夺、落井下石。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大家对收取利息持有很强的反感。
后来到了16世纪,技术发展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社会也变得文明了,未来变得比较确定了,这时候真实利息率才发生显著的下降。所以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才逐渐接受收取利息的行为。
5.利率管制产生不良后果
不管人们为什么对收取利息产生反感,我们这里一个经济学分析的要点,就是利息是一种比价,是一种价格,如果这种价格受到抑制,受到人为的抑制,也就是出现了价格管制,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这是我们感觉到有趣的地方,可以分析的地方。
明明时间是要起作用的,借钱给别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应该获取回报,但这种回报被人为的,被宗教、法律、文化、舆论限制住了,这时候会产生什么后果?
你还记得吗?价格受到抑制就会出现短缺。什么叫短缺?就是人们不得不采取价格以外的非价格竞争方式,来竞争那些稀缺的资源。
对利息的价格管制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第一点,是人们不愿意借钱给别人,因为有钱人知道你借钱给别人,人家顶多就是还你本金,不会给你利息的,而当中的风险你自己要承担。所以没有人愿意让别人知道他是有钱可借的,装穷是第一个现象。
第二个现象,是黑社会会应运而生,因为明规则不保护就需要暗的规则,暗规则或者潜规则也是一种规则。黑社会就是那些有信心、有本事让你还钱的人。因为他们有信心、有本事,他们也就愿意借钱给你。这时候,黑社会所经营的这种地下的借贷市场,就是对公开市场的一种替代。
由于借钱这种需求还是存在的,有需要就有供给,也有人愿意把钱借出去,但是收取利息是不合法的、不合道德的,所以人们就会采取一些迂回的办法。
比方说借钱不可以,但是合作做生意可以,表面上是合作一起做生意,实际上是借钱,将来生意不管做成做不成,利息总是要还的,暗中要规定一个利息率,这是一个办法。
给予非金钱的回报,比方说劳动力的服务,这也是一种办法。给予非金钱的抵押,比方说房产或者其他的资产,也是一种收取利息的办法。
不管怎么样,只要社会上对收取利息的行为越谴责、限制越多,人们借钱的方式就越迂回,借贷的真实成本就越高。
6.贷款利息越低,穷人贷款越难
对利息进行价格管制,还有一些事与愿违的后果。比方说现在很多政府为了扶贫,指明给穷人借贷贷款利息要低一点,这当然是好心,但实际上后果是什么呢?
你给穷人的贷款利息要低一点,你要知道穷人还款的能力没那么高,实际上有钱的人是不太愿意把钱借给穷人的,而他能够收取的利率又更低,他们就更不愿意把钱借给穷人。
实际上这种低利率,特别是低于市场标准的利率,就会被那些有钱、有势、有关系的人得到,穷人反而拿不到。
所以有些经济学家主张,你要借钱给穷人有一个办法,就是给穷人的利率要稍微比市场的利率还要高一点,这时候那些有钱、有权、有关系的人看不上这些利率,这些钱才更容易落到穷人的手里。
课堂小结
我给你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历史上不同的宗教、国家、文化,对收取利息率的普遍敌视态度。
我们也解释了当中一些可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去生产力水平很低,未来非常不确定,真实利息率非常高,所以人们接受不了。随着生活技术、人类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人们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们对未来看得比较清楚了,真实利息率才得以下降,收取利息的行为才慢慢被接受。
但不管怎么样,利息是对延迟消费的补偿,这种补偿如果受到人为限制,也就是出现价格管制的时候,那就会出现短缺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就不得不展开各种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来竞争。
课后思考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你会通过哪些具体的现象来判断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甚至是一个民族他们对未来的耐心程度?请你来分析分析。
欢迎你给我留言,我们下节课再见。
-
本法规2015-9-1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废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