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论语》4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粟米九百作为俸禄,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就给你的乡亲们吧。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讲的道。而是做起来的时候,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走到半路才停下来,而现在你是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说,学习知识或者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能够真正从中获得乐趣的人,接受的快。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导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这首乐曲,十分陶醉,以至于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来。他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的美,竟达到了如此忘我的境界呀。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许多简单的乐趣。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自己注意改正。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一定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他一起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说,君子因为明白事理,所以心胸宽广。小人则因为心胸狭窄,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所以经常忧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