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字典中的用字
《台湾闽南语常用辞典》给的推荐用字是“霆”。用字解释在《按呢写》的第444期:
https://hackmd.io/@aiuanyu/annesia-index/https%3A%2F%2Faiuanyu.github.io%2FAnnesia%2F444.pdf
读音是非常符合的:文读ting5,那么就可以有白读tan5。问题是字义没有那么符合。霆这个字总是和雷有关的,是特别巨大的声响。而闽南方言中的tan5可以指小的和大的声响,可以指各种声响不一定与雷有关。而且这个白读音an在漳州话并不常见,这种白读音更多的是保留在泉州话,如亭tan5。
《厦门方言词典》直接放弃本字,用“陈”字表示,并在字下加圆圈表示是替字。
填字音义符合
我在古籍中发现另外一个字“填”似乎更符合。首先读音tian5也可以变成tan5。例如牵khian1,在闽南方言都读作khan1。
其次是字义。我举几个例子:
一、《孟子》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填,鼓音也。
二、屈原的《九歌》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你看这个填字既可以指雷,还可以用来描述鼓的声响。这与闽南话中的tan5的用法更加符合。
总结
所以,从读音、字义上看,填都比霆更加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