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人生的三大修行

每周六是我转群课的日子,恰巧又是惊蛰。我非常用心去挑选了与惊蛰有关的课程。

今天是2022年3月5日,农历二月初三。

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今日22点43分34秒,将准时迎来惊蛰节气。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这个时节,大地回春,长空雷鸣,草木萌发,蛰虫初醒。故而有了“春雷响,万物长”这一说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曾写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惊蛰已至,雷声渐起,蛰伏的昆虫在冬眠中惊醒,开始爬出地面。

从蛰伏走向奋起,从沉睡走向苏醒,是惊蛰中包含的最耐人寻味的意蕴。

预示着,生命在这一刻重生。

细细品悟:惊蛰,原来是人生的三大修行!

一,时机不到,学会蛰伏

人为什么需要蛰伏?一为保存自己,二为等待时机。

《易经》中说:“龙蛇之蛰,存其身也。”

龙者,鳞虫之长。秋分之后,天气转冷,龙开始潜入深渊,默默等待春天来临。

惊蛰之后,巨龙苏醒,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才开始抬头升空。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在外界环境严峻的时候,就连龙这么强大的生物,在严寒之中也懂得委屈自己,收敛锋芒。

何为“时机”?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大势所趋,地利,是适合你展现才华和抱负的环境和平台。

人和,是你的经验已经积累够,你的定力已经锤炼成,你的才能已经锻造出。

当这些不具备,就要学会蛰伏,在忍耐低调中保存自己,在自我修炼中等待时机变化,直到万事俱备,东风吹起。

所以《易经》:“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值得我们一再领悟。

知自保,有静气,沉得住,能等待,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二,时机一到,惊而奋起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明智的人,会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采取不同的行动。

时运不济,就默默蛰伏,积蓄力量;时来运转,则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所以成大事者,不仅在时机不到时能沉得住,在时机到来时更要能奋得起。蛰,是为了惊。

三,惊雷一声,万物觉醒

惊蛰,是从沉睡走向苏醒。人生,也需要从迷执走向觉醒。

你所要的一切,你心中本来就全都有,不仅不必向外逐求,而且向外求本身就是一种虚妄。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所要的,是什么……

向外求,求的是金钱、权力、他人的认可、物质的占有……

而不论求的是什么,说到底都是为了自己心理上的满足

人所谓的成败荣辱喜乐悲欢,关系的不过只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觉醒的真正意义,就是从“向外求”转为“向内求”。

这种转变,是智慧的真正开始,觉悟的真正开启。

作为一个节气,惊蛰上接于天时;作为一种智慧,惊蛰下达于人事。

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节气。也是一个大变动的节气,有机遇,更有挑战。

顺应天时,保持谨慎的同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全力以赴,这一年,一定大有可为。

生活的小确幸

❤️感恩早起的美好时光❤️

❤️感恩孩子们大爱付出的张老师❤️

❤️感恩努力的孩子们今天录音非常成功❤️

❤️感恩孩子们心疼我累不让做晚餐❤️

我要坚持每天用早读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