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批判大众的小心眼,说他们“羡慕嫉妒恨”,怒怼他们这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卑微心态,表面上似乎说得通,但“一棍子打死一片”的简单归因,似乎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过于优秀,太过完美,这样的人早已脱离凡间,踏上神坛,神仙一样的人物“人间哪得几回闻”啊,试问又有几人会真正地喜欢神坛上祭祀的仙儿呢?“可敬而不可亲”,成了普罗大众对待这类人的普遍心理,相比于此种心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恐怕是最好的态度。


“精明而不失小错”,因其“精明”,所以“优秀”,因其“犯小错”,所以“不完美”,这样的人走下神坛,融入人间,“可敬更可亲”,在率性而为中,不失榜样的引导,试想,谁不希望身边多几个这样的人物,他可以是领导、长辈,也可以是同事、同学,还可以是街坊邻居、路人甲乙。


他们不完美,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开启智慧,也可以提供帮助、渡过困厄,更可以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平等、生活的温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