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听到一句话:“要创作,你就什么都要接触。文学,绘画,音乐,影片,等各种各样。”
但如何融会贯通各种艺术,用于自身的创作,讲这话的人并没有解释。在之后的两年里,我由“盲目”进化到“半盲目”地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试图在里面找到一点共同的地方,但得到的都是一些不成体系的点。
这些零零散散的点,在我剪我的第一部长篇纪录片时,把片子推得忽东忽西,最后好了,干脆卡在某个地方。当时我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而作为青年导演,可以得到的外界帮助非常有限。当外界的支持并不偏向青年创作者的时候,我想很致命的一点,是青年创作者会为了证明自己、赢得支持,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捏成主流的样子。主流、大众化本身没问题。但当所有的主流都只有一种样子的时候,当所有创作者看见、表达的世界,都和别人一样的时候,创作还有什么乐趣可言——我们生活的世界,就这么无聊吗?
我想大概但凡清醒的人,都会意识到近些年,影片的世界并没有在进步。青年创作者也很难接上,没有什么革命,没有什么“我就是要做一部彻底革命的片子”这样的新浪潮,连这样的呼声,都没有?反正我没听见。我听见的,都是要怎么获奖。
青年创作者,连生存都很难保证,更别说去和市场斗争。我想到了前阵子自杀去世的青年导演胡波。
但是,正如那句俗语所说: Who keeps searching, will find! —— 如果你坚持寻找,就总会找到。
就像我曾经努力地试图理解开篇那句话一样。两年后,突然有一天,这几年吸收的部分知识在脑袋里融合汇通了。我兴奋了很久,前后失眠了十几天,想了许久之后,决定来开这个公众号,把我的所思所想,采访到的别人的所思所想,写给大家。
虽然我自身也还在探索和思考,但我满怀信心。因此,这个公号都会是从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的、有利于讲故事的方法和思考,无论是非虚构写作,还是纪录片,或者虚构电影。比如怎么在一片散乱的信息中,理出来一个有控制力的故事结构;如何把国画中的留白艺术,运用到写作或者影片中。
庄子有句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想这太合适这个公号的内容了,因此取名“为一”。
如果市场并不能很好的帮助青年创作者探求,那就自己来吧。在寻求生存和探索创作中,“为一”把自己的一半献给黑暗中的忍耐,另一半献给降临在光明中的启迪。
下期预告:召唤结构的魔法棒(真魔法,骗你我是猪)
再下期预告:如何诱哄家人支持你拍电影,一招解千愁
再再下期预告:你哒哒的马蹄是个错误——润物细无声,留白的艺术
再再再下期预告:(我干嘛要全部告诉你)
隆重介绍“为一”御用灵魂编辑:见山(大家搬好板凳看见山兄弟放大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