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人事部的考试季,诸多学子经过长达半年以上的准备,即将进入考场,面对最终的比拼。日前,翻译学院在天津医科大学进行了考前模拟训练,我到现场进行了观摩,在观摩中注意到考生在应试技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心理调整方面显得较为不足,普遍反映出面对机器以及高强度试题的紧张和畏惧感。作为一名亲自参与过考试,阅卷以及学员培训的老师,我在此为考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缓解考试当中的心理压力。
第一:“我不是来考试的!”
人事部口译历来以高难度和高强度著称,可谓“英语第一试”,参与学员绝大多数都是英语专业,有些甚至经历过专四专八的洗礼,可谓“身经百战”,似乎可以处变不惊。但问题在于口译考试与所有英语专业考试的形式完全不同,考的不是选择,听力这类的标准化试题,学生没有任何参照物,全凭自己的创造力和对于英语知识的把握能力。因为标准化试题在很大程度上测试的是考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而口译则完全是在测试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组合,排序甚至生产的过程。以往处理标准化试题的经验不仅毫无作用,甚至会有反效果。因此,谢老师提出,要想在考试中成功,就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被人考,求过”的心态,要充分展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换言之,口译考试更多的是考生自己完成答案,而非揣测老师的答案,学生只要语言功底扎实,对于原文理解准确,译文就应该是正确的。与其说是来考试,不如说是来证明自己能够准确地提供答案。明白了这一点,不妨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正在进行工作的译员,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获得一个证书,而是为了完成一种交流,这样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紧张。
第二:“找到自己心理的舒适区。”
英语当中有一个叫“comfort
zone”的概念,就是一个让自己舒服的环境,可以是家里的一个角落,可以是某个咖啡馆的一把转椅,也可以是阳光下的一个秋千,不管在哪里,舒适区往往是人们熟悉的环境,在其中人的心灵完全放松,能够发挥出最佳状态,而口译考场的环境则与这种所谓的舒适区完全相反,人挨着人,试题一出众声喧哗,老师是陌生人,往往态度冷漠或者生硬,这种状态之下人的反应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意外,例如准考证或者机械设备之类的内容,影响考生的情绪。因此考生要事先预测到这一点,避免到时候措手不及。此外,在每天练习之余,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冥想,想象自己正处于自己最舒适的环境之中,想象得越具体越准确越好。进入考场之后,争取能够坐下来,闭上眼睛回味一下那种舒适的感觉,心情就会比较平静。这时最好不要看任何复习资料,也不要和其它考生交谈,预测考试题目只能让你变得更紧张。
除此之外,参与考试,处于监考者的关注之下,这件事情本身就会让人紧张,这时不妨采取一些“阿Q精神”,转换一下思维方式,不妨这样想“这里是我的地盘,因为我是花钱来考试的,所有的监考老师都是我雇来为我服务的,我干吗要觉得紧张呢?”(其实这种想法从道理上讲是正确的,不是吗?)
第三:“通过肢体调节克服紧张情绪”
人的紧张情绪会从心理上反映到身体上,因此人在紧张时会出现口渴,心跳加快出汗,脖子发僵,胃部不适这类的生理反应。这种情绪主要出现在考试之前,会随着考试的进行慢慢减轻。然而,这种初期紧张感会影响学生在考试初期的表现并对自信心产生打击。最有效的方式是预计到这种情况并在考试前有效地加以解决。考生最好不要过早进入考场,以免受到周围情绪的影响,如果产生以上的感觉,可以在走廊里来回走走,双手伸直,慢慢去摸对侧手肘,绷紧腰部肌肉,深呼吸几次,感受自己的胸腹横膈膜绷紧,或者把双手推在墙上,以绷紧肌肉,都是有效地让缓解紧张情绪的手段。(不要不好意思,每个人都很紧张,其它人不过是故作镇静而已。)此外,嚼一些硬而有弹性的东西,例如口香糖或者牛肉干都有助于刺激大脑兴奋,缓解紧张情绪和口干的状态。
第四:“考试当中的节奏”
考试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情绪波动,考生往往会出现容易的题会觉得心中得意,说得飞快,而遇到难题则会长时间犹豫,磕磕绊绊,影响到后面的答题的质量。这种情绪波动不仅会造成答题忽快忽慢,破坏阅卷老师的心情,也会造成自己的疲劳,导致后面答题过程中专注力下降,缺乏后劲。因此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节奏,尤其是对三级考生来说,第一项英汉互译的前几句难度比较小,思考的时间比较充分,三级考生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以平缓,轻松的节奏加以处理,同时平静自己的情绪,准备后面较难的题目,切忌盲目图快,一般保持在原文时长的1.3-1.
5倍(口译考试的时间为两倍左右,如果考生会译,时间非常充分)。即使到后面比较难的部分,也要学会合理运用时间,对于比较容易的句子,稍微说慢一点,利用这一时间思考比较难译的句子。对于实在不会翻译的句子,最好用paraphrase的方式解释出来,同时提示自己,这仅仅是一句话而已,无关大局。
第五:“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观摩考生考试的过程中,谢老师注意到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身体比较僵硬,只有笔和嘴在运动,实际上,完全可以调动全身的运动来增强自己的正向暗示。比如加入一些手势和表情,就可以做到说话更有逻辑,节奏更好,不妨想象自己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一个真正的考官,这些动作有助于增强表达的效果。此外,由于考试较难,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出现无译文,不准确译文或者记忆缺失的现象,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翻译不出时表现为摇头,叹气的态度,这些态度会在考试中反馈到大脑当中,影响到自己的状态,在翻译时要有意识地克服,比如说。每译出一个句子,可以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比如轻轻地握一下拳头,或者用手指轻敲一下桌子(当然不要太响,会影响别人),这种正向反馈有助于增强信心。
第六:“不要受到他人影响。”
由于考场条件有限,所有考生同时答题,会产生相互影响,这种感觉尤其容易出现在节奏方面。如果别人都译完了,只有你自己在说,自然会觉得紧张,认为自己译得慢,会让别人笑话。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考试当中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没有人会注意你。(说得准确一些,只有那些没有希望考过的人才会东张西望。)就像上文说的那样,节奏快几乎是新手的通病,所以你的节奏也许是正常的,只要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就好,速度和质量没有任何关系。
第七:“不要追求完美。”
这件事情往往和笔记以及记忆内容再现有关。从小学开始,我们的教育就体现出一种对于完美的追求。一个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满分,而九十九分的学生则会感觉到莫大的压力。此外,我们教育中对于整洁,清晰,完整有着强烈的癖好,这就导致考生(尤其是女生)会有一种强大的心理趋势,就是要把笔记记完整,为了怕自己遗忘,恨不得能多记一个字就多记一个字。殊不知这种完美主义的态度实际上是口译的大敌,口译当中记忆重现只占到人精力的三分之一左右,理解和准确翻译构成另外的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把太多的精力投入记忆中,就会影响到你的理解,尤其遇到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会很容易产生只记下了信息,没记下关系的现象。此外,过多的笔记会影响到译文的流畅,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回读和重复现象,这都是因为过分关注意义而没有足够关注表达造成的。另一个有关追求完美的心态是对于符号的斤斤计较,有些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符号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幻觉,认为所有内容都能用符号表现,因此常常会在一些地方产生犹豫,不敢下笔,生怕写了字会耽误时间,其实这种在符号和字之间的纠结会耽误更多时间,因此,我记得一位口译前辈曾说过:“在一时不确定有无符号时,要大胆下笔,有字就会有提示作用。”总的来说,口译不能求全责备,在考试中过分追求完美往往适得其反。
第八:“控制内在节奏,战胜疲劳。”一般说来,口译者的第一疲劳期出现在工作之后二十五分钟左右,此时大脑会有一段时间有些抑制,译者会出现词汇卡壳,语法错误,记忆力下降的现象。对于二级考生来说,要应付近六十分钟的考题就会经历这段低谷期。好在英汉汉英之类有五分钟休息,可以有效利用加以调整。在这五分钟之内,要让自己完全忘记刚才翻译的内容。有趣的是,往往我们越想忘记的就越忘不掉,因此,在这五分钟之内最好转移一下注意力,想想其它的事情,做做眼睛保健操之类,都有助于调整状态。此外,一般来说,一个段落中总是有难有易,在比较容易的段落中要让自己放松下来,恢复一些体力,做到“内紧外松,张弛有度。”
总的说来,口译考试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虽然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一定能让人超水平发挥,但错误的应试心态几乎必然影响考生的状态,愿我以上的经验之谈能够对大家的现场表现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