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师恩
前几天一同学拿着几篇文言文让我翻译,说是他一亲戚考试用,百度上搜不到。译完给了他,今天他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翻得非常好,亲戚很满意,还说我很厉害。
有些得意。
这让我又一次想起张老师。
上大一时,共八门课,最难学的就是古汉语。面对艰涩的古文,句读、释义、翻译,同学们感到又枯燥又难学。教古汉语的张老师是个非常严谨的人,每堂课都会布置作业,作业情况计入期末总成绩。
好在我们是分两组轮流交作业。
这天该我们组交作业,偏巧我的作业纸用完了,只带了一个新买的笔记本。因为是新本子,没舍得撕,直接写到了本子上;因为是新本子,写得也便格外认真。
张老师下课后拿着作业准备离开时,拿出了我的本子,示意我过去。我以为张老师会批评我不按要求没用活页作业纸,刚想解释,不料张老师笑着对我说:“以后,每次作业你都可以交。”说完,走了。
我站在那儿,纳闷极了,——为什么,我,以后,每次,都可以交?一机灵同学大声说:“全班人都用作业纸,就你用那么精美的本子,独一份,老师准以为你特喜欢古汉,每次都可以交,这是给你的特权!”
全班同学轰然大笑,而我轰然坐下后大喊:“苍天呀,我怎么这么倒霉!”
因为特批的“特权”,其他同学有时可以发发懒,而我不能。虽然心里叫苦,可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更让我“叫苦”的是,张老师居然给我列了一个书单,《论语》《左传》《说文解字》《史记》……还详细地给我注明了出版社和出版日期。等我从图书馆把书一一找到打开后,傻了——竖排,繁体,没有标点!
当我抱着泛黄的、没有标点的、竖排的《左传》翻着词典“啃读”时,总有同学“幸灾乐祸”地说:“吃小灶呢?”那一刻我是多么地后悔和懊恼。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那些天书般的文字我竟然读通了读顺了读懂了!那一个个曾经“面目狰狞”的繁体字竟是那样地美丽而富有意味。我从枯燥中体会到了乐趣,感受到了古文字的魅力,更感到了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再有同学“幸灾乐祸”地取笑我时,他们不知我内心的窃喜。
三年半下来,我比别的同学多加小心地多做了一倍的作业,也比好多同学更认真地读了《左传》《史记》等一些优秀的历史散文。而我的作业是张老师批阅最认真的,看到老师在我本子上的批注,我总是心存愧疚,觉得自己的的驽钝浪费了张老师多少宝贵的时间呀!而张老师对学问的认真和严谨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不仅改变了我对古汉语的认识,也改变了我对待学习的态度。
当我走上讲台,给学生讲解文言文时,除了流畅,更多了一份自信。我知道,这些源于大学里打下的扎实的古汉语功底。
毕业多年,我一直从心底感激张老师。对张老师而言,他或许只是对一个很喜欢古汉语的学生尽了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却不知道他不经意的垂青却让我受益终生,——他让我知道学习是踏踏实实的事,做学问更是要扎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