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羊顿在自家App的小角落里面看到一个小年轻,为了让自己能好好学习,发了一条自省以铭其大志向啊,大致内容浮夸的概括如下:
“我胡汉三啊,为了今年能奔上全年级前300名,打今天起,决定远离手机,不碰!不碰!绝对不会再碰手机!如有食言,只求伟大的上天呀,神明呀!赐予我一道雷吧,劈爆我吧!书都读不好,人活着还有意思吗!?”。
紧接着,我瞄了底下的评论。
活跃用户[胡子大叔Suger]给出了这样暖心的答复:
“汉三同志呀,其实真没必要一下子就把路子给堵死的,万一破戒了呢,那只会击碎你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徒劳无益,咱没必要这样。
手机这东西,你盯着它的缺点看呢,它就是蚕食学习的毒品,你盯着它的优点看呢,它就是查找资料快速记录的神器。
学习是一种态度,与外界事物无关。缺乏这种态度,即便没有手机的存在,还会有发呆会影响你,走神会影响你,即便是窗外一个漂浮的破塑料袋都能把你带飞到九霄云外去。”
羊顿很认同Suger的观点,综合来讲,学习确实是一种态度。而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何为"过程"? 即事物发展所经过的一系列程序。了解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就能进一步窥视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
第一,排除干扰项。
我们假设考一个好成绩或学会一件事情需要100分,而学习又是一个量化的过程:
即 1+1+1...+1 = 100 的过程。
在同等的时间下,当你发个呆 +0,偷个懒 +0,刷下朋友圈 +0 ... 以此类推。最后,你的整个量化过程运转出 1+1+0+0...+0 = 2 这样的结果。很好的看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无法完成目标的根源,因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接二连三的打断了自己获得分数的节奏。
羊顿的建议是,做一件事情时,应该专门为这件事情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并且规定在这个时间段内,只做这件事。
要知道,优秀的人通常都是懂得管理自己时间的人,
不然,怎么可能拿到100分。
第二,为自己营造一个专注的环境
通过第一点安排好时间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确保时间真的用在刀刃上了。当你要专心学习时,请务必选择或营造一个可沟通对象趋近于0的环境,有自己的房间是最佳的选择,不然选个安静的咖啡厅。然后手机静音+飞行模式走起,把它扔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切断手痒和闲聊带来的打断。
另外避开嘈杂的噪音也很重要,人偶尔需要静处,心灵才能呼吸。精神状态好,自然更加专注。如果实在没有独处的空间,可以选择带上耳机放点轻音乐借此屏蔽干扰。
要知道,优秀的人通常都是懂得调整自己状态的人,
不然,怎么可能拿到100分。
第三,深入骨子里的态度
能够做到上述两点,顶多只是完成学习的准备工作的50%,只要态度不到位,后续只能打瞌睡。
工作上,我们常常能听到“某某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这类的赞美,这很好懂。然而好的学习态度又是什么呢?单单认真可绝对不够,而谈喜欢又太过轻浮,因为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就嘴上说说而已。
真正的学习态度是一种目标感,
一种深信从行动中找感觉的觉悟,
一种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学习目标的毅力。
这种品性要真能融化到你的骨子里去,第一二点也就不需要了。
要知道,优秀的人通常都是比普通人更有韧性的人,
不然,怎么可能拿到100分。
然而,学习呢,其实还有一种高于学习态度的存在,我把它称做“学习境界”,引用渐渐退下神坛的已逝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 说过的一句名言来解释: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
(保持饥渴,保持愚蠢)
它代表着一种极致的求知欲!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