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知道这本书还是著名的被打脸『情怀』大师罗永浩推荐的,他说:『大家如果跟我一样,从小有一种想要做一件东西出来的情结,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你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
虽然推荐人被许多人所不喜,但并不妨碍这本书给人启发。
这本书并没有采用教科书般的定义,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以美国在20世纪的崛起和21世纪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以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为核心,从他们身上的故事和性格来探究工匠精神的本质,更适合工匠精神发展的土壤是什么。
这些伟大的人就和高晓松说的一样,是一群有追求的人们,他们所做的无非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其结果却不可思议的改变了世界。
主要内容摘要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发明,而这些发明都是由何人发明出来,发明者又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和精神,,本书摘对作者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美国建国之初的工匠精神
许多政治人物是工匠是原因是他们都是博学、充满好奇心的人,当时的工匠精神也是一种训练甚至放松思维的方式。
工匠并不只是那些拥有伟大成就的人。首先,工匠行为通常是极度私人和孤独的努力,并不惠及大众。其次,工匠行为的成果常常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人们才能完全意识到它的社会影响力。再次,相比于创造一些新的虚拟物品,美国人本能地更热衷于实物的创造。
那些有工匠精神的人在他们知名的发明领域之外,也往往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而不是指向未来的一些兴趣或技能的集合。
许多美国人的观念显得过于自大,但实际上这个年轻的国家的成就是命运的安排。在原始技术年代,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人们可以从零开始改变在自己的国家中不喜欢的事物,并以此为生。
在19世纪末期,大多数的创新都是基于科学而不是机械的,这需要大量的物理和化学知识。随着创新的不断发展,这个最民主的国家建立起了阻止杂工进入富有名望和财富的顶层社会的壁垒,尽管这不是国家自身的错误,只是自由文明的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副产品。
19世纪末的美国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机械化、工厂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和通信网络都大规模铺开,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增长,个人财富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在美国。
19世纪被称为“美国的世纪”。大多数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的创新构成了我们的现代生活。
2、迪恩·卡门天生就是工匠
卡门于1951年出生在纽约洛克维尔中心,从小就展现出一些知名工匠共有的特征。青少年时期的他非常擅长数学,但是因为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成绩不佳。他也喜欢阅读那些感兴趣的书,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伽利略的相关书籍。
卡门的重大突破出现在1975年,他在医学院的哥哥巴顿告诉他有些病人需要接受24小时不间断的治疗而不得不待在医院。卡门决定设计一种设备,使患者在家里也可进行类似的治疗。他利用现成的零件如电路板、计时器、计数器、发动机和电池来组建他的新装置。同时,他还了解到如何利用铝来打造其他的部件。
迪恩·卡门
卡门喜欢说“我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只是在某个地方发现并把它集成起来”,他喜欢把自己看作一位“系统集成商”而不是发明家。
卡门认为美国的工匠精神在金融领域迷失了方向,这导致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金融是一种分配财富的方式,通常把它从创建财富的人手里转移到浪费财富的人手里,这并没有能催化出更多的财富,反而贮藏了财富。
卡门说,从很大程度上说工匠本身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进这个圈子的东西,”他说,“这取决于人类技术发展阶段。”在21世纪初,工匠行为都是在非常高的水平上进行的,通常出现在电脑黑客和基因组学领域,而这在20年前是不可能的。
3、爱迪生的伟大失败,开启了当代工匠精神
爱迪生糟糕的商业能力有时会把他的创造才华完全掩盖。尽管爱迪生创造了很多奠定当代社会发展的伟大发明,并努力推动这些发明产业化、商业化,但当它们真正进入市场时,爱迪生往往会纠结于这些产品的细小改良,而疏于关注能够真正决定其发明能否成功的大局。
爱迪生在生意上的失败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因为相比于其他美国工匠,他更好地向我们展现了当代社会优秀发明与商业运作完美结合带来的巨大能量。
爱迪生创造过程的本质而不是缺乏商业头脑阻碍了他商业上的成功。爱迪生需要对投资者负责,而每个投资者对其发明的市场定位和销售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爱迪生只能努力改进现有技术而无法任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每一次他尝试创造出某样已有设备的改良产品时,就算有很好的商业预判,也终究会因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失败。
一位认识爱迪生的律师曾赞赏他拥有一个“非凡的万花筒式的大脑”,可以为他每一件发明想出无数的改造方案,“其中很多都是可以获得专利的”。
4、梅尔沃德的工匠工厂,告别单打独斗时代
2000年,纳森·梅尔沃德通过创建高智公司来填补工匠发展的缺口。他认为高智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资助新发明”的公司。对于梅尔沃德来说,微软前任首席技术官以及竭尽全力满足自己各项兴趣的富豪的身份会让他声名大噪。
梅尔沃德并不把工匠和发明当作同义词。他任务发明的有趣之处在于对高智慧的追求以及创造和实际用途的结合。你经常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你的好创意促成了你的工匠精神和实验,而这些又反过来激发你的好创意。
梅尔沃德喜欢雇用对工匠极有兴趣的大学教授。他说大多数教授都习惯在有研究补助的条件下工作,虽然他们有许许多多研究,但很少涉及发明,因此他们渴望分享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梅尔沃德认为高智公司的目的在于保护那些已经拥有“奇妙创意”的专利权、但却没有资金或法律意识去保护自己创意的发明家。梅尔沃德的公司会买下这些发明家的专利,并防止其他公司盗用他们的专利。
5、金融之殇,误入歧途的工匠精神
未来的制造业并不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受过良好教育以及特权阶层的人在10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纷纷放弃实业投身金融业。美国最优秀的人不再愿意从事制造业的工作,他们将脑力投入了大量的概念当中。
工匠精神在金融界中很少被提及。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最高层次的精神,并且最终会给很多无辜的旁观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害,那些相信美国梦的人们最终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庞氏骗局。也就是说,在这里,工匠精神表现出的意义不够积极和正面。
工业时代的工匠精神也给我们带来了有害的副作用。污染、垃圾填埋场和温室效应渐渐破坏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时刻提醒我们:人类的创造性在面对致命的困境时也是有局限的。
6、开放与自由的力量,工匠精神的复兴
格里菲斯在悉尼长大,拥有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学士学位和悉尼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他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奖学金,并取得了可编程装配和自我复制机器的博士学位。
他和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认识的朋友一起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立的“乌贼实验室”。在乌贼实验室成立的第三年,他们在埃默里维尔的一个仓库中正式启动运营,实验室的口号是“我们不是思想者,我们是行动派”。
对格里菲斯来说,除了能够接触这么多的项目锻炼动手能力之外,更关键的是这些项目给他带来的在科学和艺术上的融合理解。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让他的思维更加严密也更愿意冒险。
MIT(麻省理工学院)
格里菲斯认为,他的工匠行为存在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寻求能够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新产品,包括他的市政固体废弃物处理解决方案、电子书、高海拔风力发电。第二条主线是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
格里菲斯认为,美国只是比其他国家更注重宣扬它200多年的工匠历史。他承认美国有更多的创新者和发明家,但并不会比那些同样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但缺乏足够的先进工具的前沿国家多。
7、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工匠的天堂
真正的工匠精神意味着风险和非常规的行为。在制度框架下,很难孕育出世界级的工匠。在过去50年里建立的所有企业研究所中,施乐公司的创新实验室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是人们认为最有前景的机构。目前,PARC的例子很好地证明了公司内所有形式的工匠行为最终都会以停滞和失败告终。
PARC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吸引了各个领域最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并让他们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必担心来自母公司的压力。
PARC在新技术研发上的成功,虽然没有给施乐带来商业化的回报,却让其他大型公司不再愿意建立内部的创新实验室,这听起来似乎让人无法理解。它们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而且实验室成果的最终使用者常常是一些创业企业。
施乐并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PARC开发出的技术价值,但它宁可错过也不继续开发那些它认为不值得追加投资的技术。大多数的情况是这样的:创新的开发者在施乐选择将这些技术对外授权并获得大量费用后就离开了PARC。
8、三大方法,成就工匠精神
弗劳恩霍夫的组织结构允许12名员工从事MP3压缩项目的研究长达10多年。弗劳恩霍夫为工程师提供了极为稳定的组织框架、团体氛围,以及进行实验所需要的最新的研究设备。
弗劳恩霍夫区别于其美国同行并不是德国人比美国人更不受利益驱动,而是德国的法律支持个体发明者的权利而不是公司的权利。在德国和美国,专利研究都是在企业赞助下完成的,专利归企业而不是发明者所有。但是,德国要求雇主将一部分专利的收益让发明者分享。
创新工作场所即工匠和发明者可以与他们的员工一起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展现不受约束的人类思维过程,同时允许不可避免的问题发生。
这些新奇的工作场所缺乏一些传统美国公司的特征。工作人员被劝导要相互尊重,并且禁止大声叫喊。并不是每个创意都是好的,但是团队会对每个创意进行考虑,通过标准化的合作过程进行筛选。
9、一所特别的学校,工匠精神2.0
图利为之奋斗终生的工作为工匠学校。他最根本的原则是孩子可以做真正的工作。工作不能抽象到孩子不能理解的程度。
图利将他和其他美国人感受到的工匠精神与19世纪中期美国的西进运动结合起来。工匠学校的第一期课程阐释了工匠的一个关键原则:借鉴前人发明。工匠学校的时间被分成若干个时间段,在每个连续的时间段中,因为不同的团队完成项目的时间可能不同,图利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选项。
图利关于工匠学校的主要观点在于,所有的项目必须是真实的,不存在虚假的工具或者预先设定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们能够建造他们自己的船,那么他们就需要去水中试航。如果船不能漂浮,孩子们就会掉进水里。
图利的理论核心在于,如果孩子们感觉到他们的这些经历和课堂的教育是一样的,他们的兴趣就会减少。但这并不表明他在某些项目中没有潜在的目的。
图利认为工匠在本质上是天生的,他们拥有从一些已经存在的事物中创造出新东西的“超能力”。但是孩子从上学开始会逐渐改变直到成年。不幸的是,推动孩子改变的正是所谓的公共教育。随着社会进入量化教育阶段,很多课程都倾向于关注中学生在标准测试中的表现。
更多图片和内容请至芝士阅读网站或客户端。
芝士君 整理
————
<a href="http://www.zsreader.com/home">芝士阅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
<a href="http://www.zsreader.com/home">芝士~不止书摘,发现更大的世界</a>
下载客户端:<a href="https://itunes.apple.com/cn/app/zhi-shi/id976992946?mt=8">iPhone版</a>和<a href="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mrocker.cheese&g_f=991653">Android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