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这个面包带着,饿了可以吃。”
2、“来,把这件外套穿上,外面特别冷。”
3、“你这件事怎么能这么做呢?这样多不好!”
4、“你什么时候找对象啊?别老在家玩了!”
5、“你的工作怎样了?好好准备,不要再浪费时间在这些小说上了。”
多少次,我们一次次的跟我们的孩子这样沟通着。回应呢?
1、“不用啦,饿了我自己买的吃。”
2、“一点都不冷,我还觉得热呢!”
3、“你真的好烦啊,我这么做怎么了,我有我的道理!”
4、“唉呀,你别管我了,到时候再说!”
5、“。。。。。。”(无语,可能就不说话了。)
多少次,孩子又是这么回应我们的!当我们被这样去回应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什么是过好的人生?
养孩子为了什么?养育孩子无非是希望他/她将来过得好,那么,什么是过好的人生?身心健康,有不低于社会平均的收入,内心的愉悦感不仅仅来自他人的评价。能欣赏自然美,艺术美,会为美而感动。有助人的能量,独处时不焦虑,群处时也不焦虑。有亲密的能力,能与伴侣亲密相处,愿意为社会奉献。
是的,对照自身,能做到每一条都不简单,就这里面跟财富名利,社会地位没有太大关系,放眼望去,多少高收入族群不堪职场高压终日郁郁寡欢,多少成功人士永远行色匆匆,疲惫的脚步从不为身边的美景动容驻足。多少表面风光的人们心灵却游走在疲惫与焦虑交织的崩溃边缘,多少人与伴侣的关系分崩离析,渐渐不相信爱。多少人终日活在抱怨与指责中,叹息世风日下,却在危机关头也冷漠的走开。听说过各种关于幸福的描述,却总觉得不尽然,能做到的孩子一定拥有强大的内心,那么无论境遇顺逆,他都能过的好。作为家长,夫复何求?
▎爱的使命是分离
父母之爱,当是最无私的,因为爱的使命是分离。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与妈妈是一体的,呱呱落地的哭泣是最初对分离的抗拒,优质的培育就是看着孩子越来越独立,他羽翼渐丰,渐行渐远,他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而3岁之前,是孩子最需要父母亲密陪伴,给予充足的心理营养的,这种营养叫做安全感。安全感不够的孩子注定难有成就,因为他必须分散一部分注意力去填补自己的不安。
判断孩子心理营养是否足够的标准有三个:
第一,情绪不稳定,经常会大哭5分钟以上。
第二,人际关系差,不能很好的与人产生联结。
第三:有怪异的偏差行为。
如今不少职场妈妈,把年幼的孩子完全托放在祖辈那里,自以为等孩子到学龄再管教陪伴就行,其实犯了本末倒置的严重错误,妈妈们,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父母双全的“孤儿”,不要让他在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
待续
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第二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