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从红岩村带回来的柿饼,小心地放入了冰箱。每天饭后吃两个,总能品出软甜的幸福。
吃过柿饼,再像小时候吃糖,不舍得去刷牙漱口,任满嘴如蜜的甜,在口腔久久存留。像那天在柿子村满果园跑,太阳落山了,也不舍得离开。
在果园拍了上百张照片,没来得及处理,柿饼却快吃完了。偶尔翻看照片,美得不太真实,恍如隔世。
从朋友那得知不远的广西恭城县有个柿子村,她给我发来几张照片。几张晒柿子的盛况,让我想起婺源篁岭的晒秋。土砖墙外的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排列有序,描绘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
听说红岩村也晒秋。他们不晒谷子辣椒,不晒黄豆红枣,而晒金灿灿的大柿子。壮观的场面,令人震撼。
没见过树上柿子的我,约上几个伙伴,背起行囊出发了。
两个多小时后,在村外见到挂满拳头大的黄果子的果树时,都感叹柿子树没有想象中的高大和挺拔。树上的果子实在多,密密麻麻地压弯枝头。有些树一片叶子都没有,全是果,有点突兀感。如果把果子全摘下来,一棵能摘几十或上百斤呢!
我们一边惊叹,一边拿出手机拍照。领队饶有兴致地看着我们,笑着说:一会到了村后山果园,你们该把刚才拍的照片删掉了。
红岩村就是柿子村,是现阶段我国唯一个月柿村。这里每年深秋都举行盛大的柿子节,已有十几年历史。这些柿子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脱贫至富,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也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带着他们的长枪短炮来拍照取景。美照引起轰动,慕名而来的游客,也随即带动乡村旅游经济。
村里有的人开了餐馆和旅店招呼客人;有的包船带客人在村河上轻轻游;有的开车接送来往的游人……无论搞哪种副业,家里无一例外地种了十几亩的柿树。
柿子村不大。一幢幢具有瑶族特色的楼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有江南山村的韵味。沿路可见老人或小孩在村边售卖自家的柿饼、冬菇、糯米酒、野菊花、以及小时候我吃过的野果子。他们见我看得出神,热情地招呼我试吃。我掰了野果细嚼慢咽地吃着。吃出了小时候上山放牛,随手摘吃野果,甜甜涩涩的回忆。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说的竟是客家话。让我倍感亲切,有回到家乡集市的感觉。
一位船公用竹杆用力撑船,沿河水逆流而上。我们跳上木船,悠闲地坐于船上,边与老人说话,边观赏不时出现的果园,以及低垂于两岸的竹林。天上的蓝天、白云、岸边的树木和楼房倒映在河面。河面上呈现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
我们在画中游。
船公告诉我们,这儿曾经非常贫苦。政府为帮村民脱贫,带领大家种柑橘失败后,请专家来测验水土,发觉这里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柿子。于是专家领着村民开山种柿树。实践证明专家的结论是对的。红岩村的柿子树,果多味甜,没有病虫,容易生长。获得丰收的村民看到了希望。他们几乎把家里所有的田地都种上柿树。每年收成满满,美名远扬。现在红岩村已是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乡村之一。
从2003年开始,村里每年举行柿子节,吸引更多的商家或游人来投资或游玩。说起第一届柿子节,家国领导前来参观指导,领导夫人亲自登台献歌时,船公饱含风霜的脸上,一双温和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看着村民家门口凉晒的腊猪肉、腊板鸭、以及一筐筐圆通通,金灿灿的柿子,想像着它们在嘴巴里绽放出的美味,我就挪不开腿。不耐其烦地向他们打听做腊肉和柿饼的方法。
原来小小的柿饼,吃到嘴里前,要经过种树——选果——削皮——凉晒等工序。不是所有的果子都能做成柿饼,要选出已熟但还没软的柿子。人工操作机器去皮。用机器去皮,又快又好,不到几秒就能削好一个。
去皮后的柿子,在太阳底下自然凉晒20天。期间要正反翻动柿饼,让它们两面轮流接受阳光的抚摸。
柿子被晒软后,用双手捏成中凹外凸的漂亮形状,以达到好吃又好看的效果。与我们平时说的捏软柿子,有意曲同工之意:为达到某种目的,把“软柿子”揉捏成想要的形状。
人要是如柿子那般,长得不够坚硬,或硬皮被削了去,经过岁月的蹉跎,失去自己的个性与坚持,最终任人拿捏。
其实人生在世,许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可以拿捏的软柿子。这是妥协还是放弃?是与世无争还是随波逐流?是看破红尘还是圆滑世故? 无论是哪一种,都透着无奈和无助,留下被岁月削成的痕迹。
晒干后的柿子,颜色没有新鲜果子那么嫩黄。柿饼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三尺,馋到极点。村民为推销自家的柿饼,热情地招呼路过的客人试吃。客人先是觉得不好意思,尝过后,美美地笑,果断买了。
我在村里转了一圈,柿饼吃了不少,可没见到新鲜的软柿子卖,很是奇怪。走过横跨河中的水桥,急步来到村后山,一望无尽的柿林便出现在眼前。惊叹之余,不忘迈步蹭蹭蹭地沿蜿蜒的小路,爬到山顶的观赏台。
站在观景台的最高处,极目四望,红岩村的全貌尽收眼底。村子四面环山,如装在巨形盆里。盆的外层是雾气缭绕的山。青山绿水间镶嵌着白墙红瓦的楼房。楼房被绿的树木或金红色的果园围绕着,颜色分明,富有层次感,美如仙境。
从观景台下来,我便开始了漫无边际,毫无目的行走。偌大的柿园,没有分界,无需围栏,所有人都可自由进出,包括成群结对的游客。
这点与各地的果园不同。其他地方的果园,只要树上有果子,不是用铁丝或木头围着,就是有人或狗看守着。这也不难理解,辛苦种的果树,好不容易结上果子,如果让人摘了去,能不心疼吗?这可是收成和生计的问题。
可人家红岩村的果园,敞开四周大门,任你进进出出,四处游走。不对,人家不设门,只有天、地和满园果子。
看着树上挂的果子,伸手捏捏,如果软的,表示熟透可以吃了。它跟我们平时在市场买的,半熟摘下来,放置一些日子的软柿子不同。我轻轻摘一个,剥皮咬一口,惊叹,再咬几口,特甜。
见到正在摘果子的农家大妈时,我不好意思地笑着检讨自己刚才偷吃了一个果子。大妈乐呵呵地说:“没事,尽管吃,熟透的软柿子,晒不成柿饼了,掉下来烂在地上怪可惜的。”说完,她指着一堆熟果子,让我们挑选着吃。
这么大的柿子,虽然好吃,但能吃几个呢?就我而言,最多只能吃三个。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村里没有卖软柿子的,为什么果园不圈围起来:这满山的柿子,软的吃不完,硬的苦涩难吃,只要不大包小包地带走,随便你吧。
过完嘴瘾,眼瘾可不好满足。我走呀走,停不下来。你知道在广阔的果园,看着满树的果子,一个人自由闲逛的感觉吗?
是的,就是空灵寂静,有漫步桃花源的惬意和美好。
在村口买柿饼时,我问一位满头银发的阿婆,遇到天气不好,没有阳光晒柿子时,怎么办?阿婆指着远处的垃圾桶说:“前几天下雨,许多没晒好的柿饼都坏了。早几年没有高铁,柿子运不出去,便宜到2毛钱一斤都没人要。现在来的人多了,柿饼能卖6元一斤。”
是的,柿子熟了,如果不及时摘下运回家,就会烂在地上。收回家如果没有好天气,会坏在筐里。能到大家手上的柿饼,得经过多少人的付出与努力?也是粒粒皆辛苦。
看来,这里的村民靠天吃饭的情形还没改变。到手的柿子,不算收成,只有卖出去,换成钱才是真正的收入。
离开柿子村时,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是大包小包的,买了许多当地特产,其中少不了香甜可口的柿饼。我跟阿婆买了几个硬柿子带回家,可怎么放都又硬又涩,没法吃,不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