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半,地铁的座位并不多,甚至空间仍所剩无几。
我常常疑惑,无论白天,夜晚,工作日,休息时,北京的地铁上总是充满了人,这些人,不工作吗,不休息吗,为什么都在地铁里,都在路上……
13号线的换乘,每一个人都在很深的夜色里,步履匆匆;
早高峰的国贸,执勤的大爷大声喊着“上一步,包收好,上不去的等下一趟”;
我无比嫌弃昌平线的缓慢,可如果避免京藏高速堵车,那是极好的选择;
我无比喜欢5号线换亦庄线的接驳,无需克服重力做功,只要练习好百米冲刺即可。
这些年,地铁票价从3元降到2元再升到3元起步,新的线路开通了一条又一条。一些人欣喜,通勤的时间大大缩短;一些人抱怨,规划的线路完美的避开了自家门前;总有人不满,从未获得过好的乘车体验。
地铁像一只巨大的怪兽,吞吐着这个城市的众生相,胖胖的她,打鼾的大叔,有故事的姑娘……更多的是,靠的很近的,却无比遥远的每一个人。灯光很亮,照不亮掩在棒球帽下的那双眼睛;噪音太响,淹没了手机听筒里的声声思念;速度太快,目光交叠一瞬长久的没入人海。
地铁也像一面照妖镜,充斥着人性里的是是非非。虚假的乞讨者,乱丢垃圾的食客,肆意侵占座位的利己主义者……其实,生活的不幸或者社会的不公,并不是作出错误或有失道德行为的借口,仍有许多沉浸在困苦中无法逃脱的人是高昂着头笔直站立着的。或许,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通过努力过上了怎样的生活,而是努力将生活过成了什么样子。
回到这首歌,原唱是粗犷的悲鸣,是凄凉的低诉,在听到李健的版本之前,我很难想象这首歌可以由他唱出,可当李健将这首歌娓娓道来,我却又觉得那么的恰如其分。
十点半的地铁,李健不是同行者,只是旁观者,或者说是回望者,十点半的地铁只属于十几二十年前的李健。生活在当下的人,往往有一些当局者迷的困顿与不安,只有经历了过往的岁月,才发现原来有一些苦难并不值得一提,才发现原以为遥不可及的其实触手可得。
这是我最喜欢或者说最感谢李健的地方,他总是能够用他的歌声抚慰一些失落的心灵,给予仍陷于困顿中的人们指引和勇气。接受苦难是生活的必然,幸运才是生活的馈赠,那么生活才更愿意慷慨的馈赠,让人在充斥着苦难的生活里,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