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成为专家
李叫兽有一篇文章《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回答了如何成为一个行业或领域里的专家。
心理学家Ericsson(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他结合自己的文案写作,把刻意练习总结为6个要点,并提出6个自检问题。
-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
离开舒适区
自检问题: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 牺牲短期利益
自检问题:有多长时间,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大量重复性训练
自检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持续地获得反馈
自检问题: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
二、《刻意练习》讲了什么
『刻意练习』里都隐藏了什么秘密武器和方法?假期里我对Anders Ericsson 和Robert Pool 两位博士的这本书《刻意练习 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进行了反复阅读。
这本书通过研究杰出人物,来分析发掘“正确练习”是什么,以及可能怎样发挥它的作用。并从心理学领域找到“足够长时间的正确练习”的细节,他们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三、书中的主要观点、方法和理解
刻意练习的特点:
- 刻意练习的技能定位在较成熟的领域
- 刻意练习需要权威导师
- 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 刻意练习包含精确的目标和计划
- 刻意练习需要有效反馈
- 刻意练习能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
对照李叫兽的总结和一些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了解,谈谈自己的理解。
1. 刻意练习适合较成熟的领域
书中提到的适合的合理发展行业或领域,指的是这个行业,最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的程度的表现水平。包括音乐、舞蹈、体育、棋类等有固定评分标准的领域。而那些没有客观标准来评价卓越绩效的领域,如销售、园艺、企业管理等,不太适合刻意训练。
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个领域也像认知范围一样在不断扩大,如文案写作,现在也有一整套有效的培训和训练的方法。随着新兴领域不断崛起,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会沉淀出越来越多的科学方法,形成刻意训练的基础。
2. 刻意练习需要好的导师或教练
这一点书中多次表达得比较充分。
练习的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于导师或教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自我调整。
对于初学者,导师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他有足够熟练的技能即可。如果你已训练了好几年,那就需要找一位权威、牛逼的导师。
现在很多人学习利用得最多的是: 网络,
- 学习资料、资源极大的丰富。视频学习资料可以更好地帮助入门。
- 在线学习的社群,找到学习的氛围。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找到一位好老师还是非常重要。好的老师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学习监督,这也是很多自学、在线学习无法提供,造成完成率非常低的原因。编程开发经过3~4个月的培训学习,就可完全达到一个入门工作的要求。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找导师学,尤其是在“入门的初级阶段”,不然在这个阶段,很可能你的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求和热情会在掌握之前就会消失殆尽。
3. 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刻意练习需要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说,不是令人心情愉快的。
人的身体偏爱稳定性,舒适区的正面作用是心理安全,自我情绪稳定,维护自我形象。负面作用就是“温水煮青蛙”,松懈倦怠保守,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刻意练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兴趣和喜悦来自于成就感。
4. 刻意练习要有准确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
- 特定的目标需要量化,目标要能分解成计划来执行
-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
关于目标和计划,有很多原则和实施方法,如SMART,这里不展开。
5. 刻意练习需要有效反馈
即时反馈包括:练习时在哪些方面不足,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以及现在离目标还有多远。
对比很多自学没有效果的原因,是无法给学习提供一个有效的反馈系统,学了多少,是什么样的问题,学到哪里了,这些对于一个还没有入门的人还说,是很难把握的。导师或教练的作用就是能够给你及时有效反馈。当然考试也是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
6. 刻意练习会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和经验
心理表征是什么?书中关于心理表征是这样描述的:
心理表征 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一开始,我按书中的例子,把心理表征理解为“形象(具像)思维”或“大局观”。多次翻阅、前后比较,我觉得应该理解为“方法论”或“学习上的迁移能力”,就是经过“刻意训练”,掌握的技能越多以后,他对新的知识、技能、领域会出现一种“学习上的迁移能力”,能够快速把过往的学习经验应用到一个新领域并快速掌握它。这种“方法论”或“迁移能力”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或自信。
如编程语言,当你学会了C++时,再学习Java, iOS时,就能比较快的掌握了。当你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了,掌握第二外语、第三门外语就不再那么困难。更厉害的是,这种“迁移能力”也可以跨界。
四、你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1. 没有导师,怎么办?
书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富兰克林方法。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位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家、出版家和作家,他的著作在200多年后依然被人们广泛阅读。他早期在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时,自己设计了一套练习方法。就是先找出一些优秀文章,记下内容的简单描述,几天后根据写下的线索重写文章,再找出最初的文章进行对行,并在必要时纠正自己写的版本。他还有针对自己词汇积累,文章结构和逻辑的专项训练方法。
这种自我设计的方法,反复做一件事情,找出不足的方面,采同不同的方式来提高,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没有导师的时候,有效练习要记住3F,即 专注(Focus)、 反馈(Feedback)及纠正(Fix it)。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为我们提供更多接触、勾搭名师的机会,如在行、分答。在简书上你也可以找到优质的资源和优秀的老师,关键是你怎样去勾搭联系。
前段时间,我创建了一个“爬虫数据分析学习群”聚集了一些优秀作者,也吸引了不少的学习者。
2. 如何跨越停滞阶段?
几乎任何一个领域的人都会遇到停滞不前的情况。
想办法逼自己一下,搞清楚“停滞点”在什么地方,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这时我们需要以新的方式来挑战身体和大脑。不断激励自己,保持动机和激情。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书里提到,一个朋友为了把背单词这个事,说服自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计算出每个单词应该大约值20元人民币。以此来说服自己背单词是非常快乐的。每天都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
这不就是要适时用不同的方法给自己打鸡血,灌鸡汤吗?
刻意练习,超越10000小时定律。《刻意练习》向我们展示了登上巅峰的路径,至于在这个路径上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