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与垄断行业的央企真是完全不一样。在后家公司那几年,搞不完的党工团活动、集体公寓与公司2点一线的节奏,工作伙伴与生活朋友总是同一拨人,真让她感觉自己还一直在学校,难免学生心态有些散漫,职场竞争意识也不强。来到这里后,只有一个一个工作任务接踵而来,没有任何集体活动与非工作外的聊天聚会,每天赶战场一样的节奏,微信里刷不完的工作内容,不断添加的工作同事,都快让她忘记了这本是一个私人通讯工具,加上自己从一个毫不相干的行业转型而来也确实没有懈怠的理由。这些通通都让一直她紧张的神经很难放松下来。
可是这世上太多事情都不是付出就有回报,其中就包括工作。也许是转行跨度太大可复用的经验确实不多,也许还是性格有点扭捏没有主动争取,得到的工作机会始终不多,干的主要还是一些边边角角的杂事。为此她经常郁闷不已,但每次想想孩子,就只能安慰自己再等等,等过了哺乳期再看。其实从怀孕时开始她就拿这套安慰自己了。该死的逃避大法!
然而她所在的环境并不是最严苛的,眼下的大形势实在不容乐观。疫情是一方面,Guanf对教培行业的打压和互联网行业的收缩,身在北京感受得尤为明显。老公时不时提到自己所在的中小互联网公司最近收到的应届生简历都已经直接把“工作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写在自我介绍栏目里了,更别提罗列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获奖记录。她知道他说这些实则是他自己的一种压力信号释放,但每次她都不接话,任焦虑流淌在两人中间的空气中。因为眼下她也提不出什么建议,只能等再过2年,临近35岁的程序员年龄大关了,万一真走到失业那时再做打算吧!没办法,两个28、9岁才从石化行业转行出来的人,眼下的职场之路谁也不比谁轻松,何况现在还有了孩子。
昨天看到关注的娱乐博主号在文章里写道:疫情之下,我们更要保持与人的连接,与外界的接触,保持对日常的感知力,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感官关起来,该去做实在的事。有没有做实在的事她不知道,也没有新的计划。倒是她也开始学着在b站上刷其古典音乐和电影解析的课程来-果然她并没有像老公那样,把触角伸向自然风光或是科技电子产品。毕竟,虽然是课程,但终究是手机上的短视频课程。刷视频总还是来得更容易些。
对了,说到孩子,她自认为没有失职,下班后和周末都在尽力陪伴照顾孩子。虽然孩子的睡眠一直很差,自己为此熬了很多夜,但总的来说在孩子身上的投入并不算多,他的成长是否一天天越来越快?一贯不算细致的她并没有明显的察觉。毕竟没有什么能取代对自己的探索和关注。可是31岁过半,内在的力量似乎并没有多大变化,还是怯懦畏缩时多。而本该向外向生活伸出的更深入的触角越来越往里退缩,工作和生活疲惫让一切都越发钝重、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