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男女不平等,是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教育》的男孩版实践篇,女孩版实践篇《不要让女孩子变得“无力抗争”》将另起篇幅。
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男孩就应该是要勇敢的:敢于竞争、敢于冒险、敢于独自面对一切。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他们也同样需要更多的情感关怀,需要更多的陪伴,需要在他懦弱得被其他小孩追打时,你把门打开放他进去,而不是将他关在门外,以这样的方式去逼他“勇敢”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欺负。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到“孤立”,他们的情绪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这样一来,他们产生更多情绪无法排遣的问题就不足为奇。因此,需要更多地培养男孩对情绪的控制力。
01不要制止他哭
有某项研究是针对幼儿园男女哭泣的次数来研究的,研究发现,幼儿园男孩哭的次数和女孩相比并无太大差别。可现实是,我们长大了以后,男的哭泣次数却比女的少得可怜。可想而知,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压制住不哭泣的程度是有多么严重。
哭泣,可谓是小孩子最大的情绪释放渠道,这都被大人剥夺了,也就难怪他们到处抓住机会乱发脾气了(打人砸东西都是他们哭泣的替代手段)。
以至于有些孩子在长大后,动不动就暴跳如雷甚至实施家暴,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其小时候有过不好的情感经历,而另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是被压制住不准哭泣,但又没学会怎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所以当那些人暴怒的时候,有时候你能明显看到:他们脸部因痛苦而扭曲得极其难看的表情。这表明他们当时的心里其实很是难过,但就是哭不出来,因为哭泣的能力在他们身体里已经逐渐退化了。
所以,不应该剥夺男孩子哭的权利。当然,也不能让他一个人哭。
02要以身作则
成人首先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假如问我,与孩子和父母相关的,我看到的画面最多的是怎样的?我会说:冲突。也许是因为这些画面并不和谐才更能引人瞩目吧。
画面通常是这样:大人一只手拉扯着小孩的一只手臂,然后另一只手指着小孩的脸狠狠地骂。小孩则在一边哭或者默不作声,反而大人却表现得歇斯里底。
现在回想起来,姑且不论这种方式能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但这对于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没有任何帮助。一个人用情绪失控的方式教育另外一个人去控制好情绪,这是个假命题。这只会让孩子认为:原来想要对方认错,就要用这样的方式。
再想想“觉得对方是错的但是又说不服他人”的那些人,他们是不是总是意图通过情绪爆发的方式强迫对方认错?这样的行为举止很大程度是被小时候的教养潜移默化所导致的。
所以,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同时这不妨碍我们表明自己严正的立场。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你的某某行为(具体表述这个行为)让我很生气和失望,你这样做会影响到别人怎样怎样的(具体表述),你应该怎样做才是合适的等等。
当然,孩子有可能并不会听你说,这还需要其他方式一起使用的,但这里强调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03情绪行为的纠正
失控的情绪行为理应导致一无所获。
在生活中,小孩子问我们要零食的时刻很多吧,而每当孩子用哭腔闹着扭计时,很多父母为了不想让孩子继续闹腾,而选择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然而,这忽略了满足孩子需求下的前提:他们是“闹”了,才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我们不断地强化他们这样的意识。所以每次他们都闹着来。因为他们觉得,这似乎是“要零食”的诀窍。
孩子这种“误解”是最需要被修正的,请求别人做某事,就要“好好说话”。如果小孩不的话,那就直到他“好好说话”了才去帮其实现,否则,他将什么都得不到。我们不断强化的是他们“好好说话”的这种沟通方式,而并不是带着恶性情绪的坏习惯。
另一方面,以上说的“要零食的诀窍”,我归类为孩子的“其他延展需求”,这是为了和关怀式的需求相对区别出来。因为有时候,父母因为很忙而不得不离开去办事,但是这个时候孩子并不想和他们分开,继而哭闹起来。这种情况或许是因为孩子想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这时我们就应该细细了解孩子背后的真正需求。也即是说,孩子可能并不是为了粘住你而选择“哭闹”,而是因为舍不得而觉得难过。
当然,“要零食而不得”也会感到难过,这和“舍不得的难过”一样,都是需要孩子亲自去体会和经历的情感,并不是什么需要极力避免的坏事,但前者着重我们针对孩子的情绪行为做出纠正,而后者则着重于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关怀和陪伴。
▼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是,这篇文章是从情绪控制的角度,来阐述父母教育男孩子时应该给予以上几点更多的关注(甚至是偏重),因为传统的教育意识里,我们总是偏重男孩子的“勇敢和独立”,而较少甚至忽视了男孩子内心的感性。而我们对关注点的偏重,是为了帮助我们抵消或平衡因我们的思维定势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不单只是让男孩的翅膀飞翔起来更有力量,而且也应该为他在停留栖息的时候,根可以扎得更深更稳。
另一方面,这并不代表女孩子就不需要关注文中所说的这些内容。无论是男孩女孩,情绪控制力都一样重要。可能对于女孩来说,我们所用的教育思维有很多都是教女孩子如何“忍让和善解人意”的,甚至还有些控制过度,导致某些女孩自我牺牲掉自己的情感。下一篇文章,将从女孩子的角度说一下容易被忽略的点以及应该偏重培养的点,以此达到教育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