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栗山药粥,在寒露时节温暖你的胃
昨天阳光灿烂,院子里的树被风吹了一天。今天的气温明显下降了。霜降节到了。
今年的霜降时间为10月8日9:38:53,农历九月初三,干支为辛丑年戊戌月巳丑日。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和戌月的起始。
这一天,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星空也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
寒露,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秋天的第5个节气。
说起九月初三,很容易想起那首《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大约公元822年,诗人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他触景吟成了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晚秋图像。
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距今1200年的那天也许正是寒露节呢。
但实际上,这样的推测并不见得准确,因为节气是按照太阳历来设置的,也就是说每年的寒露都是在公历的10月7-9号,而九月初三是阴历时间,未必对得上。
寒露作为九月的节,这一天一定是戌月的第一天,也就是说12地支月的变更,都是从“节”那一天转变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祖先设置的历法是阴阳合历:由阴阳历、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时三部分组成。
这个复杂的历法包含的信息量其实相当大,它的月份根据月相变化设置,因为月亮变化比太阳变化更易于观察;年份根据公历走,和世界其他国家接轨。
而干支纪年则完美地诠释了天地间的能量在时间上的显现和作用,既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又可以指导人事的运行选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不露身,在南方,就算白天的气温不低,但早晚已冷,还得注意穿上长衣长裤。
站在中医的角度,晚上睡觉最好穿上袜子。
寒露节气有三侯:初候,鸿雁来宾。鸿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寒露为季秋节气,所以这时候来的鸿雁都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这一句字面意思为云雀入大海为蛤,其实比喻飞物化为潜物,意指飞鸟开始潜藏起来了。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大都在春夏两季开花,菊花却是到了秋天才开放。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黄色应了季秋土旺的时运之相。
说到黄色,很多人到了秋天喜欢吃黄澄澄的栗子。每逢秋风起,熟了的板栗就会从树上掉下来,人们会拿来烤着吃或做成菜肴。
说起来,捡板栗有一种发现的快乐。我们曾经去捡过板栗。那是一片老林子了,因为树太高,板栗掉下来时已经把外面的一层硬毛壳给摔掉了,我们就去草丛里把光溜溜的板栗找出来,找到时非常开心。
板栗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有钾、锌、铁等多种矿物质,还有补肾的功效。
板栗和健脾的山药一起熬粥,可以很好地健脾补肾、和胃理肠,对于治疗腰痛和止腹泻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做法呢,需要准备山药300克,熟栗子100克,大米40克,糯米60克,枸杞10克,红枣7枚。
我们可以把山药去皮,红枣洗净,栗子焯熟去皮,山药切成均匀大小的块。
锅里放水,把大米、糯米淘洗干净,和山药、红枣放入锅中,煮到40分钟时,放入熟栗子和枸杞再煮10多分钟即熟。
这款粥在寒露时节可以多喝,既能健脾,又能养血生津,补中益气,为入冬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