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总让大学生去创业,把家长那点家底都折腾完了。”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经常是大家的痛点。“一白遮百丑”,同理,一件事的痛点被放大之后也容易造成误解。现在如果有家长问:“我家孩子想创业,需要我提供资金支持,我是否应该支持?”笔者可能会说:“能不创业就别创业了。”这并不是否定创业这件事本身,而是那些目标值高、能力强、下定决心要做成一件事的人,是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外界的支持身上的。
为什么会出现一创业就把家底折腾完而收获不大的现象呢?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跟风,急于证明自己。第二,创业热情高,干劲十足,但缺乏最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第三,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干胜过跟着别人干,对自己能力认识不足。
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也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类初衷:第一,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第二,帮助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学生积累创业知识技能。创业教育致力于引导和培养部分把创业作为个人生活选择的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不是盲目鼓励所有学生创业。第三,帮助没有条件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大部分被种下创新创业思维理念种子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会更加乐观的面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创业教育提升了他们发展的潜能。
由此可见,创业教育,旨在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
疑问二
“大学期间学生就应该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去创业把学习都给耽误了。”很多名人辍学创业的故事大家听得太多了,就经常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学生“不务正业”。目前笔者接触过的小有成绩的大学生创业者中,绝大部分情况是:他们本身就是“明星学生”——学业上的佼佼者,拿着高额奖学金获得各种先进,在班级、学生会、社会团体里也是骨干。
笔者想主要有这样几类原因:第一,创业与为学的基础都是高度自律。第二,大学生创业一般与自己专业相关,倒逼学生主动吸收甚至扩宽自己的专业课能力。第三,学生会等团体中对学生组织协调全局掌控抗压等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创业打下了扎实基础。
另外,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书本知识,也要注重实践,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创业教育正好可以通过创造实践学习机会来弥补传统教学中对实践环节的欠缺。
由此可见,高度自律等素质是创业的基本功,理论和实践能兼顾的学生何谈耽误学习。
疑问三
“老师,您创过业吗?”这可能是很多指导学生创业的一线老师心中的痛,每当被学生这样问起,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其实很简单,没有创过业的老师一样可以教创业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成功创业案例很难复制,即便别人创业成功也只能和你分享经验,不能作为你照搬模仿的样本。第二,创业教育是对学生自我认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创业知识的传授,这方面教师是完全胜任的。第三,创业教育和其他专业课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点燃火种”,而无须“填满容器”。
当然,我们也应该鼓励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多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积累教学素材与同学们分享,支撑创业教育教学。
由此可见,没有当过法官的法学系老师一样能教出好法官。
疑问四
“老师,别说那些有的没的,就给我讲工商怎么注册税务怎么登记吧。”学生可能没有心思听老师讲人类能力图谱,大家要的就是“快告诉我从哪里下手”,这很正常。但是作为创业教育,它必须遵循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有完整的体系,要不然大学生创业和去天桥上摆地摊有什么区别?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至少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的创业精神,让他们了解创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等。第二,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对学生的决策、组织协调、专业知识、领导力、抗压能力全面培养等。第三,教学生分析和了解市场。教学生了解商业模式,认识创业风险,熟悉行业,学习基本的创业过程等。第四,实践演练。通过模拟实践活动、大赛等活动训练学生在市场评估、创业计划书、融资、风控等操作中的能力等。
由此可见,创业教育也要成体系,战略着眼,战术着手。
疑问五
“大学生创业十个有九个都失败,为什么你们要教学生做几乎肯定要失败的事?” 这个问题曾经是笔者自己的疑问,也是在入职第一周的入职谈话中直接向单位领导提出的问题。单位领导当时是这么回答的:“大学生创业是没有失败的。”当时体会不深,后来也屡屡被别人问到这个问题,在实践中现在也开始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笔者曾经问很多小有所成的创业者:“这是你第一个创业项目吗?”却尚未遇见一个肯定回答。显而易见,创业没有一蹴而就的。
一个创业项目如果没有成功,并不代表这个创业者是失败的。目前的所获皆为积淀,目前的所失也是进步——至少你知道了某种不可行,而不做,你是不知道的。创业教育正是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找到适合合作的人和用正确的方式做事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从学习到行动到成长再到学习,形成循环,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方式。而这可能对所有创业者都适用,不仅仅是大学生,那么,刚迈向社会第一步就是创业这一步的人,更不应该被贴上失败的标签。
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确实没有失败。